6. 迪拜酒店的密室谋杀

迪拜酒店的密室谋杀

黑色任务:悬崖上的英雄与恶徒

现实里,真的存在密室杀人吗?

2010 年,一位恐怖组织的头目,被杀死在迪拜豪华酒店的房间里。

整个房间构成了一个严丝合缝的密室。

而设计这场谋杀的,可能是地球上最懂杀人的一群怪物。

01

一具尸体,静静躺在迪拜布斯坦罗塔娜酒店 230 房间的丝绒大床上。

一天快过去了,无人知晓。

这是座五星级豪华酒店,位于迪拜市中心,此前从来没闹出过什么乱子。

布斯坦罗塔娜酒店

布斯坦罗塔娜酒店

因此,当大堂的美女前台接到那通奇怪的电话时,她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IP 地址显示,听筒那头来自叙利亚——一个女人用蹩脚的英文,要求立刻查房 230 房间。

「很抱歉,女士,但我们并不能擅自打开住客的房间。」

「别扯犊子!我丈夫电话一整天都打不通!他心脏不好,你们必须他负责他的安全,否则……」

「明白了……这边安排人替您查看下。」见对方气势逼人,前台只好乖乖服软。

3 分钟后,一名服务生来到了 230 房间门口,「请勿打扰」的牌子还挂在上面。

他按了按门铃,又重重敲了敲门。

没半点回应。

无奈之下,服务生只得取出万能钥匙卡,贴在电子锁上——前台要求他必须开门检查。

「滴滴滴」一声,门打不开。

而且,这声电子音表明,房门是从内部被反锁了。

「莫非突发了状况?」服务生紧张起来,赶紧叫来了保安。

只有保安那才有最高权限的门禁卡,即便从内部反锁也能打开。

因为,这种反锁也是电子控制而非机械式的。

解锁后,推开门的一瞬间,保安和服务生全都呆住了!

一个满脸大胡子,中东长相的壮硕男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痛苦的表情僵在脸上,显然已气绝多时。

他十根手指僵直,枕头和被角也稍显凌乱。

保安探了探男人的手腕,摇头道:「人都凉了。哎,先报警吧……」

20 多分钟后,迪拜警方抵达了现场。

法医初步检查了尸体,发现死者有窒息迹象,鼻子、脸和脖子上还有轻微的瘀伤。

他的枕头上,有一滴微小的暗红色血迹。床头边还有瓶硝酸甘油,瓶口开着。

硝酸甘油,是一种心脏病药物,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心脏衰竭和心绞痛。

随后赛义德还注意到,这房间没有阳台,窗户的插销也从内部插死了。

230 房间内部

230 房间内部

——嗯,除了房门,没有其他任何进出的通道。

「门从里反锁了,除了安保,外人根本没办法进来……」

侦办此案的警官赛义德喃喃道。

「门外挂着请勿打扰……房间内,似乎也没有搏斗的痕迹……应该是死者自己的原因了。」

再结合法医初步推断的死因为窒息,赛义德觉得,死者很大概率是睡梦中突发心梗,心肌缺血导致缺氧而死。

「确实。前台说,死者的确有心脏隐患。」另一位警员补充道。

但是,那些面部颈部的淤伤,又该如何解释呢?

还有枕头上的那一滴血,又是咋回事?

想到这些细节,赛义德隐隐觉得,似乎哪里不对劲。

会不会……存在他杀的可能?可如果是那样的话,岂不是……

密室杀人?

赛义德的脑海中,猛然冒出这四个字。转念之间,他又觉得这想法过于荒诞。

毕竟,这种推理小说中的桥段,在他从警 20 多年来,从未遇到过。

不光他没有遇到过,他的同事、前辈,别国的同行……也从未真正遇到过。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里,哪来这么玄乎的事儿?

想到这,赛义德说服了自己。

于是,他在案件记录如是写道:「死因,心脏病突发……」

还没来得及落笔,身后的法医突然又开口道:「奇怪,这是什么……」

「……又怎么了?」

「你看这里,快看。」

死者的裤管被卷了起来,顺着法医手指的方向,赛义德注意到,死者那条腿毛密布的大腿内侧,有个很不起眼的小黑点。

那,是一个极为细小的针眼。

02

2010 年 1 月 20 日,下午 4:30。

迪拜警察局的解剖中心里,两名法医正在对布斯坦罗塔娜酒店的那具死尸进行尸检。

伴随着尸检的进行,两人脸上越发流露出讶异和惊疑。

「为什么会这样?」

经过化验发现,尸体内存在一种诡异的化合物:琥珀酰胆碱。

琥珀酰胆碱是一种医学上的肌肉松弛剂,可以阻断神经与肌肉接头部分的递质传递,导致肌肉的松弛。

如果将其大量注射到人体内,会在数十秒内引发全身肌肉麻痹,一旦呼吸所需的肌肉停止运作,就会导致窒息和死亡。

事实上,琥珀酰胆碱就曾被美国用于死刑的注射。

「难道是……一场谋杀?难以置信……」

得知尸检结果的赛义德,内心是震惊的,甚至有点恐惧。

在迪拜繁华热闹的市中心,人来人往的豪华酒店里,就这么把人给杀了?

案发现场是密室状态,杀人手法极其专业,临了还事了拂衣去,一气呵成,全程没有惊动到任何人……

其作案之娴熟,下手之老辣……

究竟什么样的罪犯才能做到这样的事?

又是怎么办到的?

不过,对于赛义德和他的团队而言,眼下还有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死者到底是什么人?

他随身携带的护照是巴勒斯坦签发的,显示此人叫做穆罕穆德,在酒店登记的身份是跨国商人。

经过核实,穆罕穆德只是个化名,护照是假的,身份也是假的。

值得一提的是,巴勒斯坦当局签发的护照,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无效的,但在阿联酋却可以正常使用。

无论如何,死者的身份相当可疑。

警方调用了机场信息后,发现此人是在一天之前的 1 月 19 日下午 3 点抵达迪拜的。

他乘坐的是阿联酋航空 EK-912 次航班,出发地是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抵达机场后,他直接打车到了布斯坦罗塔娜酒店,230 房间也是提前预订好的,并于下午 3 点半左右办理好了入住。

布斯坦罗塔娜酒店大堂

布斯坦罗塔娜酒店大堂

他特意选了一个没有阳台的房型,还特意锁死了全部的窗户。

房间的各种包装食物,全都完好无损,瓶子里的纯净水也没有碰过一滴。

看得出,这个警惕的男人似乎对这场谋杀有一些预感,或者说,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安全问题。

230 房间的保险箱内,还有些锁着的文件。

警方仔细核查之后,发现全都是武器的型号说明及图纸,一水儿都是俄制的。

「莫非……死者是个走私军火商?」赛义德摸了摸下巴。

在迪拜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混黑道的人显然并不少,但只凭这些文件,很难锁定此人的确切身份。

接下来的好几天,赛义德和他的部下都一筹莫展。

不过,他们也没闲着,一直盯着现场的监控视频,反反复复地观看,试图找出真凶。

然而,似乎并未察觉出任何异样。

可以说,监控视频所展现出的一切,和迪拜每天的日常状态看来并无区别。

机场内的川流不息,酒店里的熙熙攘攘……

这些人里,真的隐藏着真凶吗?

03

「等等,这里倒回去看看……慢放着看。」赛义德忽然指向监控屏幕。

画面显示的,是 19 号下午 3 点 25 分,酒店前台一角的俯瞰视角:受害者正在办理入住手续。

「看这里。那人好像一直在偷瞄他。」

赛义德手指的方向,是前台对面的一张沙发,上面坐着个一身蓝衣,头戴黑色鸭舌帽的高大男人。他侧身盯住前台的方向,还在不停讲着电话。

当受害者办理完毕,走向电梯间时,蓝衣高个儿也迅速起身,跟了过去。

「我觉着吧,确实有点可疑,但好像……又没那么可疑。」一旁的助手也在注视这一幕。

赛义德摇了摇头:「这还不是关键,现在我们来看另一组镜头。」

他切换到另一个监控视频,这是二楼正对大堂的角度。只见蓝衣人和另外一个白衣男子坐在一起,两人手里都拿着 Wilson 的网球拍,看起来很是显眼。

「哟,这不刚刚那蓝衣服高个儿吗?」

「就是他,你接着看。」赛义德轻轻拉动进度条,画面加速,那一蓝一白的身影却一直在屏幕一角闪烁。

「看到了吗,整整三个小时,他俩一直呆在大厅里。」

助手刚要说话,赛义德接着说道:

「两个手拿球拍的人,就这么干等了三个钟头?他们甚至没有准备球拍袋……这是图个啥?」

作为一名网球爱好者,赛义德洞察了其中的异样。

如果急着去打球,确实有直接提着球拍就去的。

但关键在于,没有任何网球爱好者会空手拿着球拍,等上三个小时,而不事先用袋子保护好球拍。

这表明,俩人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打算打球,而是另有目的——监视受害者的一举一动。

至于网球,或许只是个伪装罢了。

他们会是凶手吗?

答案是否定的。赛义德很清楚这一点。

因为,在 6 点 45 分时,这两个「网球爱好者」就离开了酒店,从此再没回来。

那么……凶手,另有其人!

这意味着,这场迪拜酒店谋杀必定是团队作案,不仅人数不少,而且分工明确,专业性极强。

如此大的阵仗,就为谋害一个军火贩子吗?

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惹到了什么不该惹的人吗?

赛义德没有料到,答案会以一种意外的方式揭晓……

案发一周之后的某天深夜,迪拜警察局总部接到一个从叙利亚打来的电话。

「我必须提醒你们,我们组织一位高级领导人马巴胡赫,在迪拜被人杀害了。而你们当局,对此事似乎漠不关心!」

「等等……那啥,你哪个单位的?」

「我来自哈马斯!马巴胡赫是我们卡桑旅的人。」

04

谁也不会想到,最后揭露受害者身份的,居然是他的哈马斯同党。

死者叫做马哈茂德·马布胡赫,49 岁,是哈马斯核心武装派别「卡桑旅」的创始人兼高级指挥官。

哈马斯,又称为伊斯兰抵抗运动,长期被西方视为恐怖组织。

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并建立一个伊斯兰神权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哈马斯从不惜诉诸武力。

在以色列占领区,他们不断策划反以示威,并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还经常绑架和暗杀以色列居人。

至于卡桑旅,则是哈马斯中的精锐组织。

他们负责建立地下组织,搜集以色列国防军活动情报,策划恐怖袭击和自爆,甚至还举办「人肉炸弹」的培训课程……

作为卡桑旅的创始人之一,马布胡赫在组织内部可谓地位显赫,属于元老中的元老。

1 月 19 号当晚,就在他妻子打不通电话的同时,哈马斯大马士革分部的成员也发觉马布胡赫失联了。

这令他们极为紧张,并很快联系到一位在迪拜殡仪馆工作的线人。

从线人的口中,哈马斯方面了解到马布胡赫已经遇害,凶手却毫无线索。

自家大佬被平白做掉了,令哈马斯高层相当愤怒,他们不加掩饰地将怒火宣泄到迪拜警察局的头上:

「你们不是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吗,就这点儿水准?」

「人死了那么些天了,是谁干的,咋屁都放不出一个?」

面对咄咄逼人的哈马斯,局长塔米姆中将只得亲自挂帅,率领赛义德等高级警司,组成了一个破案特别小组。

塔米姆亲自协调其他部门,调出了庞大的数据库,试图找出谋杀案前后来到和离开迪拜的所有人。

然后,再将这些人的护照姓名,和酒店登记中出现的名字进行逐一比对,以确定在案发前到访过布斯坦罗塔娜酒店的所有人。

接下来,再拿他们入住时拍摄的照片,交叉比对监控视频中出现的人,搜集他们的通讯记录和交易信息,以此来筛查嫌疑人。

此外,指纹和 DNA 的鉴定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尽管工作量巨大,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破案小组最终在长达 648 小时的视频影片中,锁定了多达 27 名嫌疑人……

是的,你没看错。整个谋杀团队,居然有 27 人之多!

从入境的护照来看,这些人基本全部来自欧洲,包括 12 名英国人、6 名爱尔兰人、5 名法国人、3 名澳大利亚人和 1 名德国人。

然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迪拜警方发现,这些人全部「货不对板」——护照上的照片和本人长得完全不一样。

面对警方询问时,名单中的一位英国人斯蒂芬·霍兹大呼冤枉:

「娘咧,我这辈子都没去过迪拜啊!这两年更是没离开过英国一步!天晓得我的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

另一名叫保罗·基利的英国修理工也完全搞不清状况,他坚称自己的身份被盗用了,换上别人的照片制成了假护照。

德国、法国那边也是如此。

最终,塔米姆发现,这 27 张护照居然通统是伪造的。无一例外。

好家伙,什么样的人,才能施展这样的手段?

塔米姆明白,这绝非普通的仇杀,甚至也不是那些所谓民间职业杀手可以完成的。

实施此案的,显然是某个国家的专业谍报机构,参与者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特工。

那么,具体是哪家动的手呢?

很快,一个令人胆寒的名字逐渐浮出了水面:

摩萨德。

05

摩萨德,全称是以色列情报及特殊使命局,于 1949 年由以色列总理古里昂成立,专门事各种秘密行动,尤其擅长暗杀。

1972 年,慕尼黑惨案发生后,摩萨德展开了天谴行动等一连串报复,把涉嫌杀害以色列运动员的恐怖分子们全部逐一刺杀。

其手法之凌厉,震惊了世界。

至于哈马斯,特别是卡桑旅,显然是他们最大的眼中钉之一,素来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因此,他们早就想要拿下哈马斯头头马巴胡赫的项上人头。

对他的暗杀,用的还是最拿手的套路:特工们悄无声息的潜入,外加彼此之间的精妙配合。

这回,他们遇到了迪拜现代而周密的安防系统,依然成功得手。

只不过,借助强大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分析、比对,破案小组最终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了摩萨德特工们作案的种种痕迹。

这些细节被成功串联了起来——整个过程令人毛骨悚然,比电影还要刺激……

现在,就让我们倒回到一切的最初,来还原下这场谋杀的全貌。

1990 年秋,马巴胡赫还工作在卡桑旅的前线,他在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沙漠,附近绑架并枪杀了两名以色列士兵。

完事之后,他把尸体扔在路边的臭水沟里,还脚踩在上面,拍下了挑衅的照片。

正是这些照片激怒了以色列人,从那时起,马巴胡赫的名字就上了摩萨德的黑名单。

此后,作为卡桑旅的核心,他长期潜伏在亚欧各地,负责策划恐怖袭击,并运作了大批火箭弹和 AK 步枪的购买事宜。

这让摩萨德杀掉他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虽然马巴胡赫很机警,但他有个致命的毛病: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带保镖。

2009 年时,摩萨德终于等到了一个绝佳机会,他们派出了 11 名凯撒利亚精英特工。

凯撒利亚是摩萨德内部一支机密组织,专门负责处理那些最危险和最关键的任务:比如暗杀、破坏、渗透高度安全设施。

出动这支队伍,也能看出以色列人的决心——马巴胡赫必须死。

这次行动也很顺利,特工们悄悄把毒素涂抹在马桶上,马巴胡赫中了毒,一病不起。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他本人甚至不清楚自己是被人下了毒。

没办法,摩萨德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

他们通过间谍,成功在马巴胡赫的个人电脑上安装了木马程序,并监控了他的电子邮件和在线记录,从中了解到他会在 2010 年 1 月 19 日这天,抵达迪拜。

包括他将入住布斯坦罗塔娜酒店 230 房间这件事,也了如指掌。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次马巴胡赫又是独自前往——由于旅客爆满,他的两位保镖只能预订第二天的机票。

这实在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摩萨德决定再安排一次暗杀,这一次,他们派出了更多的凯撒利亚成员,多达 27 人。

刺杀马巴胡赫的凯撒利亚团队

刺杀马巴胡赫的凯撒利亚团队

在任务布置时,摩萨德局长达甘对所有人强调了一件事:

「这次必须亲眼见到马巴胡赫死掉,你们才能离开!上次犯的错,决不能再犯!」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暗杀团队进行了详尽而周密的准备,几乎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毕竟,对于摩萨德而言,世界上存在两种国家:一种是欧美那些「友好国」,在这些国家,特工的行动轻松得多,有安全屋,有更多接头线人,即便被捕,也能走特殊通道逃脱牢狱之灾。

而另一种则是「其他国家」,在这些国家进行谍报行动要危险得多,一旦被抓到就没活路了。

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阿联酋不但属于「其他国家」,甚至是「敌对国家」,在那里行动有着各种条条框框。

因此,在迪拜的行动,特工们不能互相用手机直接通话,以防被监听。

摩萨德在境外的奥地利开通了一个私人总机,每名特工想要联系其他成员,都只能打到这个总机,经由它加密通话后,再转接给对应的人。

特工们也不能使用普通的信用卡,以防交易记录被跟踪。

他们大都只能使用现金,或者用一种非常小众的 Payoneer 借记卡。

这张卡背后的公司看似成立于美国爱荷华州,其实员工全部是以色列人,老板甚至是以色列国防特种部队的骨干。

所以这其实只是套了个壳子,专供摩萨德特工处理现金无法完成的交易——所有去往迪拜的机票,都是通过 Payoneer 卡购买的。

全部的交易记录,都会被 Payoneer 后台偷偷抹掉。

当然,每个特工的护照也是伪造的。

这和以色列的特殊国情有关。如果是美国中情局或者英国军情六处,他们会给特工派发特制的有效护照,持这些护照就能畅通无阻。

但以色列毕竟不是英美,他们的护照被很多国家禁止入境,所以没办法……只能伪造。

在进行了大量准备之后,暗杀行动终于拉开了序幕……

06

2010 年 1 月 18 日早上 6 点,暗杀团队的第一批成员从伦敦出发,降落在了迪拜国际机场。

他们假装互不认识,分头搭车离开,住进了机场附近的酒店里,等候进一步的指示。

这些人的打扮和普通人毫无区别,即便走在身边,你也压根猜不到他们居然是杀人如麻的特工。

在接下来的 19 个小时内,团队的其他成员,会陆续搭乘不同航班,从苏黎世、罗马、巴黎和法兰克福抵达迪拜。

少数几人会进行踩点,另一些人负责测试随身携带的设备,其他大部分成员则在酒店房间里养精蓄锐,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直到第二天的 19 号凌晨时分,这支队伍三位真正的队长才姗姗来迟。

盖尔、凯文和皮特(均为假护照的化名)抵达迪拜后,立刻前往了不同的酒店,并用现金支付了房费。

作为指挥者,他们比其他队员更加谨慎,甚至进行了外表的掩饰。

光头的凯文和皮特都戴上了假发,后者还佩戴了眼镜。

作为三位队长中唯一的女性,盖尔也戴上了一顶黑色假发,来遮挡她原本一头鲜亮的金发。

哪怕是酒店服务生们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外表温婉可人的知性美女,居然会是个冷血的杀手……

盖尔

盖尔

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推移,每个人都严阵以待,等候马巴胡赫的到来。

他的航班预计是 3 点到达,所以下午 1 点半,凯文和盖尔便离开了住地,他们将分别动身前往一个秘密碰头地点——一家购物中心。

没有任何成员会真的在这里逛街,这只是个纯粹意义上的「作战会议室」。

在购物中心北门的一个通道里,两人顺利接上了头,并窃窃私语了几分钟。

随后,他俩又像陌生人一样,各自离开散去。

3 点时分,阿联酋航空 EK-912 平稳落地,此时,一整队的特工早已埋伏在机场各处。

从出关那一刻,便有一名摩萨德特工盯住了马巴胡赫。

这位哈马斯头目完全不会想到,在机场内和自己擦肩而过的路人,会威胁到自己的性命……

他淡定地办理好了手续,打了台车前往布斯坦罗塔娜酒店。

就在马巴胡赫办理入住时,他身边有个拿球拍的白衣男人,一边佯装打电话等候办理,一边核实他的房号和入住信息。

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是为确认此人是正确的暗杀对象——1973 年摩萨德曾经在挪威误杀过一名摩洛哥服务员,酿成了惊天丑闻。

监控小组的队员都是成双成对的,走道对侧的蓝衣球拍男,就是他的白衣人的搭档。

正如赛义德在监控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两人紧盯着马巴胡赫,甚至和他一起进了同一部电梯。

不过,哪怕有这样绝好的机会,他俩也不会对目标下手。

队伍的分工很明确,完全按计划执行。俩人目送马巴胡赫进入 230 房间,立刻把消息传达到了奥地利总机,又广播给了所有其他成员。

随后他俩就在大堂里静静监视,一直等了三个多小时。不过他们并不会想到,随手拿着的球拍居然成为了暴露身份的破绽。

在等候的期间,还有多名监视小组的成员陆续来到布斯坦罗塔娜酒店,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到了四点多,盖尔和凯文也抵达了酒店——他们得亲临现场进行指挥。

4:23 分时,马巴胡赫离开了房间,他一路下了电梯,走出大堂,打了辆车开走了。

显然,他的全部行踪都在监视小组的掌控之中。一个红衣特工紧紧跟在马巴胡赫的后面,第一时间便把车牌号报告给了总机。

那么,马巴胡赫去了哪里呢?

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四个小时,这位哈马斯大佬进行了哪些行动呢?

迪拜警方没有公布这一部分的内容。但以色列方面宣称,马巴胡赫是去会见了一名跨国武器贩子,此人和伊朗革命卫队有着密切的联系,会协助将大量武器运往哈马斯总部。

不难猜测,马巴胡赫的行踪完全在摩萨德特工们的预计之中。

他们没有任何惊慌,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安排。

——刺杀时刻,已经敲响了倒计时。

07

下午 4 点半,最后一位队长皮特也抵达了布斯坦罗塔娜酒店。

他从前台那里,接过了 237 房间的门卡——这个早已预订好的房间,正对着目标所在的 230 房。

一切,尽在掌握。

不过,皮特根本没有走进 237 房间。

他把门卡放进了拉杆箱,然后若无其事地把那个箱子摆在凯文的脚边……随后皮特走出了酒店大门,径直前往机场,离开了这个国家。

从头至尾,坐在桌旁的凯文淡定地啜饮着咖啡,他甚至没有抬眼看一下。

关键性道具的交接,就这样完成了。

十五分钟之后,凯文才拖着那个拉杆箱,用里面的门卡进入了 237 房间——这里,将充当接下来的「战备室」。

箱子里一个存放盒,保存着几瓶药剂,里面装的就是琥珀酰胆碱。

几分钟后,盖尔也进入了 237 房间,紧随她之后的,是一名背着背包,头戴棒球帽的特工。

此人将在这次行动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是一名资深黑客,将要负责把 230 房门的电子锁进行重新编程,让其既可以被伪造门卡打开,也能在门外实施内部反锁操作。

酒店的电子锁采用的是挪威的 VingCard 品牌,显然摩萨德方面早已知晓,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破解演习。

进入 237 房准备充分后,那名特工便带着工具,来到对门的房间开始破解电子锁。凯文和盖尔则装作出门透口气,在过道里放风。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道的监控摄像头,刚好拍不到这个位置。

虽然黑客技术娴熟,但破解和重编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在他紧张地工作时,楼道尽头的电梯突然「叮」一声响。

有人上来了……一位房客即将步入过道!

行动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守候在电梯口的凯文没有丝毫犹豫,果断迎了上去,假装是个热情的房客,和对方攀谈了起来。

他为团队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一分钟,黑客那头顺利完成了破解,撤回了 237 房间。

虚惊一场……

此刻,时间已到了 8 点多,伴随着漆黑的夜色,酒店大门内先后步入了四个身材魁梧的男人。

他们拎着沉重的行李,看起来就像远道而来投宿的客人。

在场的其他人万万不会想到,这四个壮汉的身份都是职业杀手,双手沾满了鲜血……

他们是行动组成员,将负责亲手结束马巴胡赫的生命。

四人分为两组陆续进入 237 房间,取得了全部作案工具,整装待发。

「务必确认目标断气。」

临出发前,盖尔用希伯来语轻声叮嘱道。

四人拿着刚刚破解的伪造房卡,顺利进入了 230 房。

黑暗之中,他们就像四头冷血的掠食者,静静地等候着猎物的到来。

当晚 8 点 24 分,马巴胡赫回到了酒店,径直走向了自己的房间,还途径了正在放哨的盖尔和凯文。

230 房间外,他取出房卡,贴在电子锁上,「滴」一声,门打开了。

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懵然无知。

关上房门的一瞬间,毫无防备的马巴胡赫便被四条大汉放倒在地,有人捂住了他的口鼻,有人在他的腿上注射毒剂……

琥珀酰胆碱生效的时间,比想象中更短。

浑身麻痹的马巴胡赫丧失了全部的抵抗能力,像一袋烂肉一样,被人拖上了床。

他生命中最后的画面,是有人拿枕头蒙住了他的脸……

确认了死亡后,杀手们迅速着手处理各种痕迹,将房间伪装成突发心脏病死亡的样子。离开后,又通过特殊设备从门外将电子锁反锁。

从杀人到密室的完成,全部这一切,只花了不到 20 分钟。

四人组回到 237 房汇报情况后,全部的摩萨德成员立刻开始了撤离。短短四个小时之内,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便离开了迪拜。

撤离时,这些功成身退的特工们洋溢着笑容,谈笑风生。

在他们看来,这场仅耗时 19 小时的暗杀行动不但成功解决了目标,而且悄无声息,执行得完美异常。

可惜他们不会想到,在迪拜警方的努力之下,最终他们所有的行动都暴露无遗。

这也是全球首次直接目睹了摩萨德执行暗杀的全过程,360°全景了解到他们的作案方式。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这次暗杀行动是彻底失败的。

损失远远大于收益。

哈马斯的报复是免不了的,更不用说以色列人还要因为伪造护照甩锅欧洲,而面对这些国家的声讨。

对于那些习惯于以暗杀作为报复手段的组织来讲,他们也将重新审视这种行动陡增的难度。

在现代安保系统下,哪怕摩萨德这种级别的特工团队,也会面对重重障碍:

虚假的护照身份会被联网的数据库无情识别;覆盖各个区域的摄像头和 AI 视觉,能够锁定嫌疑人的行踪;计算机软件可以追踪到通信和金融交易。

抛开这些国家纷争不论,对于那些本格推理迷而言,如果连摩萨德这样的顶尖高手团队都搞不定……

——或许,世界上再也不会存在完美的密室谋杀了。

备案号:YXX1OnnrGoriOOOkd5gTp5ya

评论

黑色任务:悬崖上的英雄与恶徒

眠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