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赌场惊魂记:「完美炸弹」出现后的 24. 小时
赌场惊魂记:「完美炸弹」出现后的 24 小时
黑色任务:悬崖上的英雄与恶徒
都说庄家从不输钱,可你听说过赌场老板倒了大霉的吗?
美国就有个赌场老板,发现自家赌场凭空冒出来一发巨型炸弹。
它无法拆除,无法移动,而且 24 小时之后就会爆炸……
01
1980 年 8 月 26 日清晨,美国内华达州的哈维赌场酒店发生了件骇人听闻的大事。
六点半,轮班主管鲍勃照例去巡场,却发现一道从来不让关的门,居然被人给关了。
「哪个傻鸟干的?」鲍勃心里骂了句。
那是个电子设备间。
他开门进去,一个古怪而诡异的东西,瞬间给他整蒙圈了:
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铁箱,赫然置于角落,跟台洗衣机差不多大。
箱体四面齐整,毫无缝隙,透着一股子简单粗暴的美感。
…
就在大铁箱顶部,还另有一个小铁箱,两者被牢牢焊死在一块儿。
一侧还用黑笔划了几条诡异的线,手写着数字 1 到 5。
更离谱的是,小铁箱上,还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堆拨动开关,并用数字逐一标注了出来……
一共 28 个拨钮,全部处于同一个位置,除了 23 号……
…
搁今天,你大概会以为是手工耿在整活儿,但四十年前的美国,这一幕着实把鲍勃吓尿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鬼玩意?」
鲍勃不明所以,心里除了害怕还是害怕。
——俩铁箱简直就像凭空出现一样,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这间房间,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属于何人。
作为主管经理,鲍勃从未听说过有大设备要运过来。
他还发现,这间电子设备间其他的房门,都被人用牙签和胶水堵上了锁眼。
而他自己进入的那扇门,是工作人员通道——这意味着,有人不希望酒店的住客或赌客误入这个房间。
最后,他俯下身,发现铁箱的底部有四个滑动轮,分别被木块垫住,地板上的红地毯都被压出了深坑。
看起来,这沉重的铁坨坨少说得有个千把来斤。
…
那么,它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
鲍勃猜不到。他额头渗满了汗珠,潜意识里只想赶紧离开。
就在此时,他突然瞥见房间角落里,竖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
信封上,打印着这么几个字:
「哈维酒店管理收」。
鲍勃碰都不想碰一下那个信封,他立马通知保安来处理,自己则躲去一旁。
两分钟后,保安到场了。
酒店老板哈维也闻讯赶来,见到眼前的场景,这位老江湖也脸色煞白……
确保没危险后,保安拆开了信封,里面是一封长信。
信的三页纸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炸弹!
…
读完信,大家才意识到,这么巨大的一个铁箱里,居然灌满了 TNT 炸药。
而信里,通篇都在警告酒店,这个炸弹,不能拆,也不能移动。
「对管理层和拆弹小组的严厉警告:
不要移动或倾斜炸弹,内置水平仪,轻微移动都能感应到。
不要试图给炸弹注水或充气,内有浮力和气压开关,超标就爆。
不要试图拆开,所有螺丝都连着雷管,旋转半圈就会引爆。」
总之,这个炸弹,就连制作者自己也无法硬拆。
不过,信里「贴心地」介绍了它的正确处理方法。
…
「铁箱内有三个不同时段的定时引爆器。
必须完全按照信件上的指引交纳赎金,勒索者才会依次告知这些引爆器的拆除方法。然后才可以移去其他地方,进行安全爆破。
至于信件的指引部分,说白了,就是赤裸裸的勒索……
「我们要得不多,也就 300 万美元而已。
钱必须全部是旧钞,不能有标记,不能添加其他成分,更不能携带跟踪装置。
我们很专业,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立刻终止。」
看到这里,哈维整个人已经麻了……
然而,最令他崩溃的一句话还在后面:
「从 26 日上午 8 点起,交易必须在 24 小时内完成。」
02
24 小时!只有可怜的 24 小时。
这意味着,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争分夺秒。
没时间思考了,老板哈维立马报了警。
警方召集了拆弹小队,火速抵达了现场。
专家们一通检查,首先确认了一件最重要的事:这真的是个炸弹,大箱子内部塞满了炸药!
毛估一下,至少有 1000 磅!
如此惊人的炸药量,就连这帮爆破老鸟也承认,真就……属于是开了眼了。
1000 磅的 TNT 炸药,是个啥概念呢?
…
二战时,美军轰炸日本军事设施的 AM66 炸弹,也才不到 1000 磅 TNT。
换句话说,这么一大箱炸弹要真给点了,妥妥能把整个酒店炸烂……
紧接着,拆弹小队又动用 X 光设备,扫描了整个铁箱。
他们发现,小箱体里的布线错综复杂,连接到那 28 个开关上,不拆开根本搞不清构造。
可是,想要拆开它,的确是不可能的。
X 光显示,箱体有两层金属板,中间夹了一层绝缘橡胶层,但凡打孔打穿了,就会形成导电通路,引爆炸药。
如果只是撬开外层铁皮,也会触发压力感应器,引爆炸药。
…
最后,这支拆弹团队摊牌了:想在 24 小时内拆掉这玩意,纯属做梦。
无奈之下,哈维只好求助 FBI。
FBI 那头一听说这么大个事,也紧张起来了,不但派出联邦特工到现场处理,还内部开了个紧急讨论会,研究解决方案。
最后,他们通过电话通知哈维,想要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就连 FBI 也实在没什么把握,建议他先老实交赎金再说。
听到这个结果,哈维的脑子「嗡」一下炸了。
300 万美元,在 1980 年无疑是笔巨款,折合今天 1000 多万美刀。
但是,如果酒店被炸毁,损失更大。
哈维酒店
…
哈维酒店
而且这酒店可是哈维 30 多年来的心血,一旦炸毁,比要了亲命还难受。
两杯毒酒,真的必须喝一杯吗?
哈维相当纠结……
面对这两难局面,FBI 方面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并悄悄告诉了哈维。
老头听着觉得还成,心一横,同意了。
根据这个方案,按照信封交待的指示,FBI 派出了一名叫做库克的飞行员,用直升机带着一个装着 300 万刀的包裹,前往指示地点接头。
接头地点,是一个偏僻的小机场。
夜幕之中,库克盘旋下降,停稳飞机后,并没看到任何人出现。
他又等了一会,干脆跑到野地里,撒了泡尿。
刚嘘嘘到一半,远处忽然传来了「叮铃铃」的电话铃响。
那铃声,来自机场边缘的一个电话亭……
03
库克拿起电话,里头传出一个沉闷的,明显变过声调的男声:
「下一步指示,就在你面前。」
果然,库克从电话亭的座机底下,抽出来一张小纸条,上面打印了一段话,指示他前往下一个接头地点。
那是一片荒废的空地,届时会有灯光闪烁提示他降落地点。
库克想都没想,立刻起飞,继续飞往下一个地点。
很快,他便抵达了说明里的地点,但放眼光去,四下都是森林,很难找到什么空地平稳降落……
而且,等了好久,也没看到任何灯光闪烁。
库克第一反应就是:莫非对方已经察觉到,自己的真实意图?
原来,库克此行,根本就不是真的老老实实去交赎金的。
根据 FBI 的方案设计,他那一大袋 300 万美金,每一沓钞票,除了最顶上几张是真美元,底下全是高仿的绿纸。
除了库克外,在副驾位置,还躲着一名 FBI 特工,伪装成行李的状态。
但凡一有动静,就会迅速展开行动。
他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被对方惊觉,但事实就是,下一次的接头中断了。
随着油箱逐渐见底,库克只能无奈返航……
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距离 24 小时的期限,只剩下几个小时。
没想到,就在半小时后的清晨六点多,当地警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还是一个沉闷变过音的男声:
「接头虽然失败了,但你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现在把五号拨钮关闭,第一个定时引爆器会被关闭。我们晚些再接着谈下一步计划。」
获悉这个消息后,FBI 特工小组的负责人威廉猛吸了一大口烟:
「咱会不会被这烂人给耍了?」
在他对面,围坐着各路专家:警局的,消防队的,防爆组的,拆弹部队的,还有海军作战中心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派来的大佬。
大佬们人手一台电话,都在各自找路子,求问解决办法。
当时的 FBI 临时会议室
…
当时的 FBI 临时会议室
大家都觉得,这个 5 号开关是个障眼法的可能性不低。
甚至有人觉得,整个事件就纯纯一个恶作剧。
但反过来看,如果炸弹真的存在定时装置,一旦真炸了,那可……没人敢承受后果。
所以,只能宁可信其有。
与此同时,拆弹专家们还在捣鼓可行的方案。但这帮大佬们唯一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
眼前的这东西,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史无前例的变态级炸弹!
借助各种设备,专家们已经研究出,这铁箱炸弹至少有八种触发机制……
除了前面提到的夹层触发,压力触发外,箱内还有一个马桶浮子,很可能是浮力触发器。
…
铁箱正中央,有个精密水平仪,箱体搬动产生微小的倾角,就立马爆。
至于箱子内壁的边缘,则贴了很多铝箔和簧片,前者显然是用于防破坏,而后者是震动触发。
除此之外,计时器和那 28 个拨钮,也都可以被人为触发。
看来,勒索者们完全没有说谎,这个铁箱炸弹,的确是一个「完美作品」。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炸弹界的传奇」……
事实上,直到事件发生 30 年后,FBI 还在复制这个炸弹的内部结构,专供拆弹人员进行训练。
专供练习的复制品
…
专供练习的复制品
此时此刻,一想到要拆掉这么个棘手的炸弹,这帮大佬们头先炸了。
但,时间还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定时器设置了多久,必须尽快处理掉它。
最终,来自海军爆炸物处理处的老专家罗内,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简直堪称疯狂的解决思路……
04
罗内指出,TNT 炸药的最大特点,是需要雷管引爆。
而按照布局来看,触发雷管的引爆器,极大概率就在上面那个小铁箱里。
所以,如果在两个铁箱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定向爆破,或许就能仅仅破坏引爆器传递信号的电线,从而避免大铁箱里的 TNT 炸药被引爆。
罗内做了一个斩首的动作,并解释道:
「就像狙击手爆头,人的大脑瞬间被轰烂,他的身体就来不及做反应了。」
不得不说,罗内的方案是非常激进的,毕竟铁箱内部具体啥样,专家们也并没真的了如指掌。
总负责人威廉拉住哈维,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向他交待了一遍,让他来做决定。
FBI 负责人威廉·强基
…
FBI 负责人威廉·强基
这老狐狸确实鸡贼——只要拍板的是老板,那么闹出幺蛾子,自己就不用背锅了。
开了一辈子赌场的哈维万万想不到,最大的赌局居然砸在自己头上。
万般无奈之下,他咬牙接受了这个方案。
随后,拆弹小队迅速行动,他们计算了炸药用量后,把一包包的线性聚能炸药贴在两个箱子的连接处。
接下来,又在炸弹房间周围放置了大量的沙袋。
同时,治安官开始疏散赌场酒店方圆半英里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当了解到这一切之后,那些赌徒一边逃离赌场,一边围在附近吃瓜。
更离谱的是,不少人还对拆弹结果进行下注……
8 月 27 日下午 3 点 46 分,一切已经安排就绪,远程起爆器也在 FBI 特工手中握紧。
威廉一声令下,特工按下了手中的按钮……
一声巨响,惊天动地。
远在哈维酒店几公里外,太浩湖上泛舟的游客,都听见了这声闷雷一般的炸响。
巨大的烟尘把整个酒店包裹住,气浪震碎了周边无数的车窗……
…
威廉本人也差点被冲击波震翻在地,他接连几个踉跄,才勉强稳住身子。
此时的他清楚地明白:发生爆炸的,绝对不只是那些线性炸弹。
一整箱的炸药,1000 多磅,全部都被引爆了!
…
才有可能造成如此惊人的后果。
威廉还是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就算没有成功切断雷管线路,TNT 炸药怎么可能被这么迅速就引爆了呢?
同一时间,哈维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酒店,在爆炸后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
…
一个直径超过 20 米的大洞,从天花板贯穿到地下室。钢筋、水泥板,碎木片……还有数不清的筹码,炸得满世界都是……
21 点牌桌,烧成了黑炭;老虎机,碎成了一片片金属块。
哈维瘫坐在地上。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直到调查之后,FBI 特工们才弄明白,整件事情最大的失误是在哪。
原来,那个小铁箱里真的是引爆器,大铁箱里也真的有 1000 磅炸药,只不过,这些炸药并非 TNT 炸药,而是硝化甘油炸药。
硝化甘油炸药,就是诺贝尔发明的那个。
它和 TNT 最大的区别在于,硝化甘油的稳定性要差得多,线性炸弹的爆炸直接便引爆了它。
并且,硝化甘油的威力更大,造成的破坏也更恐怖。若不是提前疏散,必定会导致伤亡。
事后罗内分析说,如果真的是 TNT,那么他的方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硝化甘油炸药
…
硝化甘油炸药
明明是硝化甘油炸药,为啥勒索者会在信件中说成是 TNT 呢?
从当事人的角度,如果让警方了解到是硝化甘油的话,他们冒险强拆的可能性会更低,缴纳赎金的意愿就会更高。
所以,为啥偏偏说是 TNT 炸药呢?
特工们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只有抓到罪犯,才能从他们口中获取答案。
所幸,对现在的他们而言,再也不用和时间作战了。
反正炸弹已经爆了,特工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揪出勒索者,查明一切的真相。
05
不过,警方手头掌握的线索,实在少得可怜。
炸烂的铁箱,里里外外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根本无法判定出自何人之手。
包括那封信和电话亭里的纸条,既没有留下任何指纹,纸张本身,也找不到什么有效的线索。
威廉明白,这是遇到硬茬了。
他觉得最大的突破口,就是炸弹本身。毕竟,这么大一个铁坨坨,怎么做到悄无声息放过去的?
特工们在现场收集铁箱的残片,前前后后找到了上百枚,归总后一起打包送到了华盛顿特区的专业实验室。
勒索信
…
勒索信
实验室捣鼓了半天,得出结论,锁定不了制造者是谁。
威廉一听,很泄气。
物证就这么多,居然没一样可以追踪到犯人?
没辙,只能大撒网,挖人证。
接下来几周,FBI 调查了 500 多名嫌疑人。单是证人,就传唤了几百个。
这一招还真的有效果。
证人当中,有个在南太浩湖开汽车旅馆的老板娘,爆出了一条相当可疑线索。
8 月 25 号那天晚上,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开了一台白色的道奇面包车,车厢里好像装了什么货物,用个灰色的布罩着。
而且,几个人的态度相当恶劣,对旅馆的设施挑三拣四,出言不逊。
老板娘很生气,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车里的东西,很像是什么箱子,方方正正的。」
无独有偶,赌场的几个工作人员也目击了,一台白色的道奇面包车,曾经开到过酒店停车场。
…
车停下之后,两个人把车厢里一个用布罩着的设备,抬进了酒店一个门内。
目击者说,那布上写着 IBM 三个字母。
显然,这只是罪犯的障眼法,炸弹必然就是在此时,被带进酒店的。
遗憾的是,那个时代没有监控摄像头。就算弄清车辆的型号、式样,在没有准确车牌号的前提下,也很难追查到究竟是哪一台。
警方就这样追查了很久,大半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找到那辆车。
这时 FBI 高层也急了,发话了:这种大案不破,FBI 真的没脸搁啊!
就这样,上面拨了一大笔经费。
这一下,太浩湖当地警方立马把悬赏从 20 万提到了 50 万。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某天,FBI 接线员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名男子自称他找到了勒索犯的下落。
在电话里他透露,罪犯是自己前女友的前男友,那人曾经向她吹嘘过,自己会制作炸弹来勒索赌场。
…
而这个嘴快的女人,又把这些告诉了他。
挂断电话后,警方立刻通过这位「前女友」,锁定了那位「前男友」。
此人叫小伯吉斯,是个无业游民。
警方一到他家,就瞄到院子里停了台道奇货车。
嗯,白色儿的。
俩警察对视了一眼,好嘛,这回心里有底了。
再一查,事发前一天,他那台车曾停靠在哈维酒店附近另外一家酒店。
面对警察的质问,小伯吉斯辩解说,自己事发当晚一直开车在国家公园转悠,想找一块地种大麻,并没有出现在现场。
虽然警察们知道这大概率是扯淡,但也确实拿不出什么实锤来拘捕他,只能暂时离开。
不过,FBI 的专员在了解小伯吉斯的生平后,觉得这个整天醉醺醺的瘾君子,似乎并不符合一个高智商罪犯的侧写。
「这就是个混子……要设计出那种级别的炸弹,他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不过,在后续的查案中,警方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点:
小伯吉斯的爹,老伯吉斯,是个嗜赌如命的老头儿。
而他最喜欢光顾的赌场,正是哈维酒店赌场。
这就有意思了……
06
接下来 FBI 牵头,秘密调查了老伯吉斯,发现这个人的身世,属实有点过于夸张……
老伯吉斯祖籍匈牙利,二战时曾为德国空军效力,并被盟军策反,转为向美国提供情报。
后来,他又被苏联人拘捕,送到古拉格集中营,服刑了 8 年,才被遣返回匈牙利。
此后他便带着全家,包括两个儿子,移民到了美国。
靠着能吃苦,老伯吉斯很快发了一笔小财,并开了一家搞园林绿化的公司。
然而,这段时间,他沾染上了赌博,很快就输了个底朝天。
老兵的履历,也从侧面证明,他很可能具备自制炸弹的能力。
「此人的嫌疑极大,先逮捕他儿子,审一审!」
于是,1981 年 8 月 14 日这天,FBI 特工找到了之前那个小伯吉斯,约翰·伯吉斯,把他带去局里问话。
审讯中,特工出示了一张超速罚单,看到这张小纸条,约翰的防线立刻崩溃了。
原来,这是他一年前在高速上超速所留下的记录,而超速地点,恰恰就在库克驾机去交赎金的目的地不远。
这证明,当时去那个电话亭放纸条的,就是约翰。
而他编造的什么国家公园的故事,都是胡扯的鬼话。
为了敲打约翰,FBI 特工还告诉他,此时此刻他的兄弟吉米,也在另外一个房间参与审讯。
约翰和吉米
…
约翰和吉米
「这么大的案子,坦白是唯一的正解。如果你老实认罪交待,可以减刑……」
「但是,如果你觉悟晚了,你兄弟吉米先认罪,那你的减刑就无了。」
这的确是个标准的「囚徒困境」。
80 年代的 FBI 的确很会玩。很有一套。
最终,兄弟二人都经不住考验,双双交待了……
一天之后,俩人的老爹,老伯吉斯就被抓捕了。
见到警察出现的那一刻,这个狡黠的老头就明白,肯定是俩不争气的儿子交待了。
老伯吉斯
…
老伯吉斯
于是,他一五一十,把自己策划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全部和盘托出……
原来,老伯吉斯之前很有钱。
嗯,是真的很有钱那种……家里豪宅很大,甚至还有私人飞机。
但二婚之后,他娶了个好赌的老婆,把他骨子里爱刺激的疯劲儿给激出来了。
俩人干脆住进哈维赌场酒店,每天醉生梦死,大餐吃到吐。爽够了,就去赌场豪赌。
他们钱多,出手又阔绰,很快就荣升 VIP。
但,赌徒的下场,大家都懂。两口子很快就输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豪华套房没钱续费,老伯吉斯甚至被「礼貌性」请出了酒店。
老伯吉斯
…
老伯吉斯
恼羞成怒的他,决定干脆玩一票大的——他想通过勒索赌场,把这些年输的钱连本带利都要回来。
作为一位军事专家,这个人最大的天赋,就是制作炸弹。
他有着相当可怕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愣是凭一己之力,设计出了一个爆炸案史上「教科书」级的炸弹。
至于关键性的炸药选择,老伯吉斯原本想要用 TNT,但却苦于一直搞不到那么大的量。
无奈之下,他只能启用备用方案,到加州山里一家赫尔姆斯发电厂,偷了 1000 多磅的硝化甘油炸药。
制作炸弹的过程惊心动魄,而且几乎是独自完成,用老伯吉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但凡出点小差错,我就得去见那帮匈牙利兵哥哥了……」
…
还好,炸弹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不过,它那「一碰就炸」,「一旦设置好便无法移动」的特质,想要稳妥地送进哈维酒店里,单靠他一个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那俩混不吝的儿子,更是靠不住。
老伯吉斯很清醒地知道一点:要成事,必须得有可靠的内应,作为帮手。
07
该找谁呢?
老伯吉斯想到,自己泡在赌场的时候,和俩员工关系挺不错。
而且,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俩人内心深处也做着发大财的梦。
于是,他找到了这两个人,布朗和霍尔,委托他俩一起搞定这件大事,并答应事成之后会分一部分钱给他俩。
老伯吉斯和妻儿,以及布朗、霍尔
…
老伯吉斯和妻儿,以及布朗、霍尔
布朗和霍尔一琢磨,这事可以试试,便答应了。
于是,26 号清晨时分,夜幕之中,一台白色道奇面包车开进了哈维酒店停车场。
车停稳后,老伯吉斯的两个儿子把炸弹从车里抬了出来,又用推车送进了酒店侧门。
早就等在门口的布朗和霍尔,接过了推车,小心翼翼地推向早就确认好的目的地。
因为外面套了 IBM 字样的布,伪装成大号电子设备,所以一路没人会怀疑。
随后,俩人严格按照要求,把大铁箱用木片垫好,固定在了通信设备间。
…
按照说明,他们还需要把勒索信放好。这封信是约翰事先打好的。
然而,哪怕这么简单的活儿,还是闹出了幺蛾子……
在打印勒索信时,约翰觉得硝化甘油炸药这词儿(Nitroglycerin Dynamite)打起来太费劲,就自作聪明地改打成了 TNT。
可能在他认知里,这俩玩意儿没啥区别吧……
然而,正是这看似毫厘之间的小错,导致整个事件都走向了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后来,在库克交赎金的行动里,兄弟俩又犯了错。
按照原计划,他俩在第一次接头成功后,会开车去往下一个接头地,并用闪灯把直升机引过来。
落地后,他们会留下字条,安排飞行员前往 300 米外的黑暗之中,寻找最后一个线索。
但这一步,其实只是个调虎离山之计。
原计划中,兄弟俩会趁飞行员找线索之际,冲上直升机,抢走钱袋直接开溜。
最后,他们再去美墨边境,和老爹会师,卷走 300 万去墨西哥快活。。
「完美的计划」……不是吗?
显然,兄弟俩并不会知道,那是一袋假钱。并且,机舱里还守着一个荷枪实弹的 FBI 特工。
…
不过,他们知不知道都意义不大了……
因为到了第二个接头地后,哥俩发现,那台重型闪灯竟然死活按不亮。检查了半天,才发现居然没电。
原来,头天晚上俩人都喝断片了,忘了给蓄电池充电……
这导致,库克当晚愣是没找到第二个接头点,直接返航了。
为了弥补过失,约翰只好又给警局打了电话,装模作样地让他们拨下 5 号拨钮,以此作为缓兵之计,思考下一步方案。
但是,FBI 并没有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清楚了。
哈维酒店被炸成了废墟,伯吉斯一家也明白:这下,全完犊子了。
1982 年,老伯吉斯被定罪,判处终生监禁,不得假释。
被逮捕的老伯吉斯团伙
…
被逮捕的老伯吉斯团伙
约翰和吉米,包括布朗和霍尔,因为认罪态度不错,都获得了从轻发落。
至于老板哈维,则开始着手重新修建赌场酒店,最终,他花掉了 1800 万美元的巨资……
后来重建的哈维酒店
…
后来重建的哈维酒店
更凄惨的是,酒店修复之后人气也大不如前,没过多久就转卖给别人了。
如今,我们不清楚哈维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很多人都在笑话他:早一点老老实实交掉 300 万,不就啥事都没有了吗?
只能说,说这话的人,或许并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赌徒心态。
哪怕只有低概率能成功拆弹,哈维也会愿意押注一搏,绝不会甘心白白送走 300 万的。
是的,整个赌场炸弹事件,哈维在赌,老伯吉斯在赌,甚至连 FBI 的专家们也在赌。
只不过,这场赌局,最终没有赢家。
备案号:YXX1lMMyyvpT0009ZXQhZ28J
重生奇迹:2010 智利矿难营救行动
黑色任务:悬崖上的英雄与恶徒
眠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