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日本养老投资启示录
日本养老投资启示录
看准
前面讲的都是投资,在这本书的结尾,我们想讲一下养老的问题。这里我们以日本为例,告诉大家老龄化以后,整个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在年轻时候,又需要为此做些什么准备。用日本举例说明,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非常接近,只是他们的发展比我们要早 30 年。
体面养老需要多少钱
通过互联网搜索,我们会发现日本在养老细节和保障方面被吹上了天。网上评价日本养老领域发展迅猛、保障完善、细节完美、服务优质,日本可以说是养老天堂了。那么这些文章有没有过于夸张呢?并没有。如果你有钱,是个富裕老人的话,网络上的每一句话我认为都是真的。
以前日本有个街头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位住在养老院的 85 岁老人。这位实在的日本老人告诉我们,养老院不是普通人随便能住的。在日本,条件稍好的养老院收费门槛极高,初期费用动辄高达数千万日元,即便如此,「首都圈」养老院仍是供不应求。入住以后每个月还有各项杂费。每个月大概要花 3 万元人民币,一年总共差不多 36 万元人民币。到现在为止,这位日本老人已经差不多在养老院住了 10 年,也就是 360 万元人民币。85 岁的大爷依然神采奕奕、头脑清晰、衣着得体。可以看出大爷在养老院过得不错。
这时候记者突然问了一句,如果没钱维持现在的生活,那会很辛苦吧?老人的答案让人大吃一惊,「钱花光那天就是我的死期」。在养老院的 10 年里,大爷算上初期费用共花掉了 655 万元人民币。开销这么大,也不知大爷的积蓄能坚持多久。记者于是询问老人的储蓄还能维持多久。大爷竖起三根手指。不计算通货膨胀,按照现在的日常开销,这些积蓄还能支撑大爷过 30 多年。
看到屏幕上的一个个数字,想必大家也能体会,日本的养老服务确实很棒,细节完美,保障完善。唯一的问题就是,价格不是普通日本人能承受的。因为经济原因,多数普通的日本老人显然没办法过得这么潇洒。
普通日本老人的困境
在国人的印象里,日本这个国家人民富足又长寿,而且也是全球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2015 年 6 月,藤田孝典先生撰写的《下流老人》出版了。「下流老人」这个词也在 2015 年成为日本的年度流行词。
据统计,全日本现在一共有 1100 万「下流老人」。要知道日本的老年人总数也不过才 2000 多万。这里的「下流」不是说作风问题,而是指收入水平和社会阶层从工作时候的中等水平向下层滑落,以至于滑落到贫困阶层的事实。「下流」在这里意味着下跌或者滑落,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失去安全的状态,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老人不仅收入变得极低、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且在社会上逐渐变成既没有依赖也没有倾诉的人。经济困难和精神孤独的双重压力使得很多长寿的日本老人承受折磨。现在这样的人群在日本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不只 65 岁以上的日本老人,更进一步蔓延到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三重危机叠加,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很难再次进入职场,这批人正在成为「下流老人」的预备军。在经济方面,不用到老年,其实从中年开始,很多日本人就已经开始滑落。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意外。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千禧年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开始推行临时工制度,打破终身雇用,企业可以随意裁员。临时工制度使得以前大学生毕业就能靠努力成为中产阶级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多数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根本找不到长期稳定的工作,只能做临时工。
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调查结果,现在日本从业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个是临时工。而临时工的收入不过是正式职员的一半。企业通过雇用非正式员工,节省了社会保险费,削减了劳动成本。如今,这类拿着低工资又无福利待遇的非正式员工人数,已达到日本就业者总数的 1/3。这是造成日本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日本政府曾宣布说,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已经下降至 4.4%,并将其视为「结构改革的成果」。实际上所增加的就业人口,基本上都是上述这种非正式员工。
作为临时工,年轻的「穷忙族」在 20 多岁还能找到临时工的工作,30 岁以后工作就变得极其困难。除去少数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多数日本人从事的职业在 35 岁以后无论选择面、竞争力还是收入水平都是逐年下降的。很多人在 40 岁失业以后就再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以打零工为生,根本不用到退休,中年后半程开始,日子就越发艰难。这和近两年国内很多中产面临的职业困境是一样的。其实从统计数据看,除去极少数大器晚成或者特殊行业,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是随着年纪增长而下滑的,这一点在全世界都不例外。
精神方面,随着年纪的增长,多数人越来越难交到新的朋友,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孤独。调查显示,相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常找同事或者朋友沟通,步入中年的日本人变得越发沉默,常常倾向于不找任何人沟通。老龄化、不结婚、少子化、城市化使得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人离开了职场,与社会的新关联不断缩小。尤其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中年人,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多数人其实除了在工作场合偶尔接触人外,并无机会与他人进行深入接触。很多人一旦离职,失去了和公司同事的联系,会变得越发孤独。随着年纪渐长,这种孤独感与日俱增。
每一位日本老人年轻时都和你我一样认真地工作,却从没想到年老后的生活如此孤独辛苦,很多人甚至失去求生欲望。钱不够花,储蓄清零,吃不饱饭,坐不起车,不敢生病,没有朋友,拼命工作,听起来惨不忍睹的描述却是很多日本老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因为贫穷,很多年过花甲的日本老人不得不重返工作岗位,干起了送外卖、开出租的活儿。随便在日本叫一辆出租车都有可能遇到满头银发的司机,要知道,日本的出租车司机平均年龄接近 60 岁。由此可以看出,65 岁以上老人占就业人口的权重明显在逐年升高。
2017 年在日本 2000 多万的老年人中,有 807 万 65 岁以上的高龄者仍在工作,创下了历史纪录,并且这个数字连续十多年呈增长态势。目前的日本正在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最新的一项政策是上调退休领养老金的年龄至 70 岁。
因为贫穷,现在日本的老人犯罪率越来越高。截至 2017 年,犯罪老人的数量已经占到犯人总数的 20.8%,而 1997 年仅占总数的 4%。在这些犯罪老人中,70% 都是因为「盗窃」被捕,他们偷盗的多数是三明治、饭团等日常食品,并不贵重。
很多老人都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被抓,能够住进监狱养老。只需要从便利店顺走一个 200 日元的三明治,就可以获得两年的监禁,比领养老金靠谱多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日本长崎一位叫田中的 80 岁老人,因生活贫困 15 次犯盗窃罪,在监狱待了 20 年。另一位叫东山的 79 岁老人,多次故意犯罪,吃过大阪、名古屋、福岛、鸟取、高松等地的牢饭,荣登日本「老年犯罪名人堂」。
监狱已经变成了这批「下流老人」最喜欢的地方,以自服务。这些老人本身的行动能力就很差,住在监狱里也不比养老院差多少,能免费吃喝又不用干活,居住条件也不错,还有免费医疗,这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吧。
养老金问题
日本老人的凄惨状况和养老金不足息息相关。2019 年 6 月 3 日,日本金融厅发布了一份报告:一对夫妻,丈夫达到 65 岁,妻子达到 60 岁,都没有工作,每月可以领到约 20 万日元的养老金,但是每月的开支要多出 5 万日元。单单依靠养老金,每个月将出现 3000 日元的缺口,从而陷入老后破产的窘境。按照日本提倡的寿命百年来讲,每个人从 65 到 100 岁,需要约 2000 万日元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钱不够怎么办?报告给出了三条建议:
1.退休后继续工作;
2.卖掉房子换钱;
3.从城市搬到乡下以节省开支。
报告一发布就引发民众的愤怒。
很多日本老百姓控诉,辛苦工作一辈子,每个月按时交养老金,想着退休颐养天年,结果政府告诉大家不存够 2000 万日元就无法善终,这不是骗人吗?
为什么日本人支付的养老金都不够老人日常生活支出呢?很简单,因为养老金不够了。养老金本身是现收现付制。年轻人交,老年人领,政府只是转移支付。没年轻人了,退休金自然就发不出来了。
对于养老问题,日本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当年的日本做了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多的事情以应对养老问题,也存了比任何国家都多的养老金。1960 年日本建立养老金制度之后,经过 40 年的积累,到 21 世纪头几年,日本厚生养老基金达到了 140 万亿日元、国民年金 10 万亿日元、各种共济组合 50 万亿日元、民间养老基金 40 万亿日元,合计 240 万亿日元的规模。
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为养老存过这么多钱,只有美国曾经接近这个数字,其他任何国家的金额都不在一个数量级。这么快就不够了是因为日本当年建立养老金制度的时候对未来几十年过于乐观。
首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是 20 世纪 60 年代设计的,当时的设计寿命是 72 岁,现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 80 岁。当时的设计者根本没预料到现在的人能活这么久。
其次是低生育率。日本的人口出生高峰出现在「二战」结束后,之后除了 20 世纪 70 年代初因为「二战婴儿潮」这代人长大结婚生子带来一个小高峰,就一直下滑到现在。1960 年建立养老金制度以后又过了五年,「婴儿潮」这代人才开始参加工作,直到 2005 年,「婴儿潮」这代人才到 60 岁。
之前因为年轻人多老人少,一直在大量收钱少量付钱,这使得前面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日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产生重视。收费低、给付标准高是开始的标配。举个例子,日本养老金创设之初的 1961 年每个月只需要付 100 日元,老人每年就能领 24000 日元。80 年代初月付 4000 日元,老人每年领 50 万日元。如果一个人 1938 年出生,1961 年 23 岁大学毕业开始交社保,交足 40 年,那他一生缴费 230 万日元,退休到死亡可以领 1300 万日元,收益率是 480%。到了 90 年代日本发觉这么做难以为继,只能调高费率,现在月缴 15000 日元。
2005 年「婴儿潮」一代开始大量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暴涨。过去几十年持续下降的出生人口又让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数量锐减,收支越发不平衡,日本的养老金就不够了。老人越活越长,缴费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日本的生育率这些年是屡创新低,长期在 1.5 左右徘徊,及格是 1.8,正常为 2.1。2018 年日本新出生的婴儿只有 92 万人,创历史最低,连续三年不足 100 万。有科学家预测:2055 年日本总人口将减少到 9000 万,2105 年将减少到 4500 万。
老人越来越长寿导致支出不断增加,收入却因为低生育率而停滞不前。想继续提高养老金费率也不现实,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让日本国民收入原地踏步,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多交养老金。想靠投资收益弥补收支缺口,几百万亿日元规模的资金在国内投资,年收益率只会和 GDP 增长差不多,每年也就不到 1%。恶化的收支情况加上增长不足,日本每年都要从过去的积累中拿出存款来支付退休金。单单 2011 年厚生年金就拿出 8 万亿日元补贴收支差额,相当于总资产的 1/10。日本 20 世纪 80 年代法定 60 岁退休,仅仅到 2004 年养老金就扛不住了,要晚发退休金,搞「渐进式退休」乃至打造「无退休社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育率不足,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缴纳养老金。
日本的启示
日本人养老金不够用的原因,除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有个体年龄过大后收入下滑,但是房租还不断上涨的问题。90 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步入失落的 20 年。这期间,日本房价不断下跌,很多日本人不再买房,而是选择租房居住,甚至选择一辈子租房。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普通人考虑养老问题的时候要先买房,甚至在钱宽裕的情况下最好在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买多套房,作为养老的被动储蓄。等到年纪大了,我们可以靠房租或者卖房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越来越离不开他人照顾,谁来照顾老人又成了问题。最后不是自己的孩子照顾,就是雇用别人的孩子照顾。照顾这件事对独居的有钱人来说从来不是问题,人家请得起护工照顾自己;对于独居的没钱人才是问题,他们老了没钱请别人的孩子照顾自己,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帮忙。因为经济原因,现在国内多数老人都是由自己的孩子照顾,想必很多人都见过父母那代人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雇用保姆,费用一般至少是养老金的 2~3 倍,多数老人根本负担不起。请不起别人的孩子照顾你怎么办,只能依靠自己的孩子。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种论调,老了以后靠积蓄和养老金生活就行,生孩子养儿防老很无耻。有钱人无所谓,但普通人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年老后的收入水平。按照统计数字,目前老人开始逐渐失能需要人照顾生活的时间大概为 8 年。目前二线城市一个医养结合能够很好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院月收费带护工大概是 1.5 万元。不算通货膨胀,一对老夫妻目前需要有 300 万才能雇用他人照顾。你觉得目前除去日常开销、养育子女等各种费用,在人生的最后 9 年能支付起这个费用的老人有多少?时间推移到 30 年以后呢?费用又是多少?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住好养老院得到体面服务的选择,因为经济水平达不到。最后养老要么靠积蓄,要么靠孩子。
只要想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根据自己的条件该做什么准备也就清楚了。
备案号:YXX14RRz00vtYYYJb8NiMmJy
发布于 2022-09-22 12:04 · 禁止转载
注释
赞同
评论
看准
匿名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