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炼就股市中的火眼金睛
炼就股市中的火眼金睛
看准
价值投资像是个筐
这两年价值投资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筐,什么概念都能往里装。不管某些「蓝筹白马」(指股市上拥有成长性或处在行业龙头地位的股票)公司的估值和位置是不是处在历史高位,一些荐股人都会盲目建议你去价值投资。当你抵挡不住诱惑,向这些股票抛出橄榄枝并被高位套牢以后,那些荐股人便又会告诉你要继续价值投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这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越来越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过去两三年「蓝筹白马」这类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让这些所谓的「价值投资」有了活跃的土壤;另一方面,这种所谓的「价值投资」证伪时间很长,所以这些人才会肆无忌惮地鼓吹。
说到底,很多不懂公司价值和市场运行规律的伪价值投资者,不断地在给你灌输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因为在这个理念掩盖下,短期很难看出一个人投资的真实水平,时间是他们最好的庇护所。
与短线买入股票立马能得到验证不同,这些需要长时间持有的「价值投资」股票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多不懂公司价值或者市场运行规律的投资者,往往会成为其长期的「牺牲品」。
在这几年时间里,这些伪价值投资者的安全边际,可以说是高得可怕。普通人凭借自己的眼光和认知,确实很难判断这些股票是否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正因为如此,哪怕眼前该公司股票价格一直呈现下跌的态势,他们也能够通过长远的预期搪塞过去,让人无法用事实反驳。
对于这些伪价值投资者来讲,他们只需要通过持续的话术稳住投资者的心态和预期,告诉你要长期价值投资。等到几年一次的牛市周期到来,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在随着股市势头上扬以后,他们就算是熬出头了。这次经历便能作为他们的一次成功投资经验,拿出来展示给后续新入场的投资者。
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会建议你去买好公司的股票,去买那些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公司的股票。但他们自己其实并不懂得一个公司如何才算是好的公司,又如何判断它的内在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股票涨了,就是抓到了优质公司;股票跌了,就是公司价值需要长期观察,不要看短期涨跌。
一个从事基金投资的私募基金经理曾经在社交媒体抱怨说,他的基金过去几年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基建股,收益可以说非常的惨淡。更让他觉得难受的是,近几年涉及基建领域的公司虽然基本面在好转,估值却越来越低,市场在不断杀估值,他认为是市场在犯错。在我看来,一个企业估值偏低,只是投资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没有增量预期出现的情况下,增量资金是不会介入这类公司的。甚至这个企业的估值可能会一直处于低位,不断阴跌(指波动较小的逐级下跌)杀估值,持有就是白白耗费时间。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不光要考虑低位低估值问题,还要考虑增量带来的估值扩张确定性问题。
价值投资不是盲目跟风
很多人接触价值投资的时候都相信,只要买入低估值企业的股票,和时间做朋友就能获得很好的回报。但是往往大家又都说不清楚什么才是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又如何判断它是否存在低估值的情况。这类既不可靠,又言之凿凿告诉你不择时、不看位置就去价值投资的方法,基本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这两年一些表现优秀的「蓝筹白马」股,类似格力、茅台、平安等股票成为很多人嘴里价值投资的典范,好像只要照猫画虎就能抓住下一次机遇一样。在这类优秀公司股票股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很多类似的股票还被打包冠以「核心资产」的美誉。不过从 2021 年开始,很多之前表现很好的「核心资产」股价开始一路下行,回撤超过 30%。尽管这些企业的价值和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经营和业绩也比较稳固,但是股价确实是在变化。
在股价下行的时候,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站出来,告诉大家价值投资要在公司低估的时候买入。现在这些「蓝筹白马」公司市盈率不高,回调就是机会,只要闭眼买入就好了,越跌越要买入。然而他们不曾注意过,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的股价经历了几年的上涨之后,公司的股价位置和估值已经处在历史最高位。
通常情况下,一只处在高位的股票要想继续获得股价与公司市值的双重提升,就必须保持高速增长的业绩,这是成长股的逻辑。可是这些处在高位的大多数「蓝筹白马」公司,已经步入经营稳定期,它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的龙头老大,业绩持续高增长显然不太可能。
这些年正是因为它们稳定又具备确定性的业绩,让资金开始抱团不断推升公司的估值水平,从而带来了股价的上涨。2020 年疫情后因为上游周期公司产品涨价,业绩出现了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比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确定性更强的板块出现了,而且那些周期型公司的位置和估值又都处在低位,所以之前抱团「蓝筹白马」的资金开始分流到其他股票。这些「蓝筹白马」公司的估值自然因为资金分流开始收缩了,股价也就开始回落了。
价值投资有门槛
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拿市盈率给公司估值,长期投资就是买了以后关闭账户不看,不是择时定投就是每月按时按点闭眼买入。显然,这种简单机械的思路并不适合股市,对投资本身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回测收益率的话,这种简单的策略可能也就比你随机买入稍微强那么一点。
投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人之所以相信这一方法,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摸索出更可靠的交易策略,没有找到更稳定的盈利方法,只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间身上。其实,价值投资本身是一件非常有门槛的事情,也是多数普通投资者难以掌握的。
价值投资者经常会通过对公司未来的评估来判断公司的价值,衡量公司当前的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可真正能做到这几点是很难的。比如评判一个公司的价值,很多投资者都会通过现金流量贴现,即通过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等参数,计算一个公司目前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一个公司的价值低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时候就要购入股票,高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时候就要抛出。
但是,计算未来现金流设定的这些参数,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很多公司现金流不稳定,用它来估值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更何况很多人说起现金流折现,动不动就计算未来十年八年的情况。事实上能算清楚未来三年的账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预测十年后的事情,那基本和算命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也就是十年左右。这样看来,除了一些稳定的大公司以外,其他企业很难通过现金流量贴现的方式得到合理的企业价值结果。
而且价值投资更看重的是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既然这个账很难算清楚,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要做到正确判断企业价值并且找到低估值企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就算是拥有优秀研究员的金融机构,也没那么容易做到。所以说,普通投资者想要做一些金融机构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是不太现实的。
不要只知巴菲特
一提到价值投资,很多人都立马想起巴菲特。了解巴菲特的人应该都知道,巴菲特在早期的时候喜欢做价值投机,而且收益丰厚。到后来公司越做越大,受限于资金规模及建立起自己的现金流,巴菲特才开始做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对于大多数股市投资者来说,巴菲特投资生涯具备参考价值的时期是他做价值投机的早期。因为他在后面已经拥有了普通人不可能拥有的保险公司与现金流。
还有人喜欢研究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喜欢买入股价低于净值、分红稳定的股票,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非常合适。但是当今信息的传导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格雷厄姆的时代,那些长期经营良好、分红稳定的公司的股价很少会低于净值。而低于净值的公司,多多少少又存在经营问题,不能长期持有。
很多人沉溺于往日投资偶像们的光环之中,一知半解地仿照他们的举动进行投资,却从未意识到现在和过去是两个时代,最终结果自然是亏多赚少。
其实价值投资只是一种投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不能赚到钱,还要看你能不能把它用对。价值投资的本质是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因此价值投资的前提是你持有股票对应的公司本身必须优质。因而这里存在着两个天然陷阱:一个是持有多长时间算长期,另一个是怎样的资产才能算得上优质。这就导致普通投资者为了搞清楚自己所投资公司到底是否优质,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判断公司的水平和资产质量上。普通投资者花了这么长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又根本比不过那些从事多年投资的机构和基金经理。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价值投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以过去几年股价长期稳定上涨的几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开始大涨之前,公告中藏着什么蛛丝马迹。看懂财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诱发股价上涨的因素,这才是推升价值的关键。
很多时候回看过往,我们会发现通常股票价格上涨的时候都有消息来推动。白酒股就是一个例子。在白酒类股票上涨的时候,市场上会反馈给大众 100 种上涨的理由。但这时候你就要发现哪一条是真正在起到驱动作用的,因为其中大多数的理由都是虚张声势而已。
技术分析也很有用
对于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只要自己手里的资金还没有到达可以左右股价的程度,这个时候最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不是单纯地阅读财报,而是做最基础的技术分析,这才是我们在股市里能够自我保护的不二法门。因为无论是我们拥有的资金、信息还是我们研究的深度、广度,都比不上专业的机构。然而就连专业的机构也会马失前蹄,因此一个普通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技术分析就更加直观和简单一点。
技术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是一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其实就是概率论。基础技术分析在告诉我们当股票某个图形出现之后,以当前的数量和价格大概率可能会出现什么走势。
越是长周期的技术分析,准确率就越高;越是短周期的技术分析,相对准确率越低。很多人觉得技术分析没用,是因为用错了方向,天天拿短周期的技术分析来判断全局。资金可以影响短周期的走势,但很难撼动长周期的走势,所以在长周期上判断的趋势往往比较可靠。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重视长周期,如月线、季线,因为确实比较重要。
除了数学与统计学,技术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投资者群体效应和信息差带来的变化会越来越明显。由于人们在交易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考虑自己的成本价格,所以散户在某个区域集中买入或者套牢以后,就在技术上形成了压力位或者支撑位。技术分析已经二十年没什么新东西了。以前我在最开始学习技术分析的时候,阅读的是期货技术分析教父约翰·墨菲的著作《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其实这类书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对统计学、概率论和心理学的研究。
很多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都看不起技术分析。如果我们对于二者研究清楚了,就会发现它们殊途同归。认真观察一个公司股票的图形,会发现往往从成交量和价格上,基本能反映一切。
股市投资方法论
对于手里资金不富裕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做好投资这件事,选股、组合和择时三者缺一不可。
从选股的角度来说,首先至少要排除财务造假或行业不景气的公司,然后在位置和估值双低的低位板块或者公司里面寻找有潜在增量和上涨预期的公司。我一直在强调低位,因为低位意味着我们的投资成本是与一些大型投资机构保持一致的,这样的投资才相对安全。增量预期也很重要。没有增量预期,即使处在低位的公司也不会有大量资金涌入,从而不会产生估值扩张带来的上涨效应。钢铁板块过去很长时间估值一直很低,但股价也一直没有上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有增量预期。投资没有增量预期的低估值公司,就像买了张债券。
投资要做组合,不要单投一个板块或者公司。非专业投资者单只公司配置,最好不要超过总资金的 20%。做组合的目的是通过分散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安全系数。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投资收益来得慢一点,但是一定要尽量避免掉坑,因为一旦掉进去,想要爬出来可就太难了。如果我们投资的板块或者标的过于集中,一旦相关行业或者公司不景气,损失就会比较大。如果我们的投资同时分配在几个公司和行业上,哪怕其中一个面临经营困境,但总体风险依然是可控的。
最后就是择时,尽量在熊市与牛市转折的时期开始你的投资。很多人喜欢看着指数是否暴涨来买股票,这其实是不太合适的。熊牛转折和牛市开启两个阶段,指数往往涨幅不大,甚至是横盘的。这时候通常是牛市一期和二期,指数虽然涨幅并不大,但强势股和主线板块往往赚钱效应很强。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稳健的分析找到强势板块和主线板块,同时规避弱势板块和指数横盘的干扰,优化自己的策略和买卖时间。等到指数暴涨的时候,其实牛市已经到了尾声,接近牛市的高潮阶段。到了这一刻,我们就要考虑退出了,当然退出也是需要通过技术分析来完成的。
备案号:YXX18ggK29c555nmk2CdlwA
股市的泡沫
赞同
评论
看准
匿名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