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内卷的自卑:我必须更好,才配得上?

内卷的自卑:我必须更好,才配得上?

很多人都会迷惑于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明星都那么好看了,还成天嚷着自己丑?为什么 985、211 的那些同学成天说着自己不优秀、不突出?这难道不是在凡尔赛吗?

很多人都会迷惑于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明星都那么好看了,还成天嚷着自己丑?为什么 985、211 的那些同学成天说着自己不优秀、不突出?这难道不是在凡尔赛吗?

这还真不一定是凡尔赛。

他可能真是这么想的。

当发出这样的疑问时,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悄无声息地把别人放进了自己的比较框架里:明星比我漂亮,她没必要因为觉得自己丑而自卑,如果我是她,我就不会因为容貌自卑了;985 学校毕业的同学比我厉害,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如果我是他,我就不会觉得自己不优秀且感到自卑了。总之,自卑的人时常陷入「我不好,我不配」的情绪里,无法自拨。

然而,实际上,人家的比较框架里根本没有我们,换句话说,我们用错了比较框架。

明星混的是娱乐圈,全国最漂亮的人聚集的地方,随便拎出来一个可能都是倾国倾城,而且,他们是靠脸吃饭,一旦发现又进来一个漂亮年轻的人,就会焦虑自己的饭碗是不是不保了;

同理,一流院校的学生混的是一流精英圈,睁眼都是 985,如此一来,他还会觉得自己有优越感吗?

这样看来,自卑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论在哪一个圈子,哪一种框架,人人都有自卑的可能,所以人人都有自卑的「权利」。

别管你是哪个圈子、哪个水平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自卑,因为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比较。

换句话说,自卑是社会比较的结果。

那新的问题来了,比不过我们会感到自卑,那比过了就能克服自卑了吗?

我记得日剧 Legal High 里有一集离婚案,男方要求跟女方离婚,原因是发现女方是人造美女,原本长得非常丑。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因为他自己也很丑,拼命赚钱就是为了能娶一个美女,将来能让自己的孩子好看些。而女方被发现自己整过容后,不停道歉,请求自己的丈夫原谅她。通过整容,她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活,但她依然自卑,尽管看起来美若天仙,但却不敢跟长相优越的男人结婚,退而求其次嫁给了她的老公,即便如此,还得每天担忧被发现整容的真相。

对于这个女性来讲,即使她变得美若天仙,却依然没有摆脱「我不好 - 我不配」的心态。

如果没办法从心底接纳自己,外在的改变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说到接纳,就拿我自己来说,也是从自卑里成长起来的。

我最自卑的一件事就是身高。毫不意外,因为长得矮而自卑也是「比」出来的烦恼。

从小到大,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排队和分座位,因为无一例外要比个子。最气愤的是被老师安排在你前面的人,转过头非要跟你比,还口口声声说他比你高,应该要站你后面。仿佛只要让他站你后面了,他就会变得更伟岸一样。

后来,当我接受自己长得矮以后,我就不再气愤了,我甚至会不做任何争辩地同意跟他换位置,因为我明白,他跟曾经的我一样,在为长得矮而感到羞愧,他无法忍受被比下去的感觉,他还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就是矮这件事。

事实上,在你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你就开始被拿去比个子了。

如果比过了其他小朋友,你妈妈就会听到悦耳的吹捧:「你这孩子养的好啊」「这孩子果然随大人啊,毕竟你们夫妻两都是高个子」;如果比不过,你可能会听到你妈带点遗憾甚至有那么些羞愧的声音,「是啊,我家孩子没你家孩子高,太挑食了……」。在你还没能力听懂这些话的时候,你或许已经从大人的情绪里意会了什么叫自卑感。

这就引出了我下一个要讲到的点:没有人生来就是自卑的,那我们为什么学会了自卑?

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被人讨论最多的因素,那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先来给大家讲讲朋友 A 的故事

我很好,但我不配?

A 是一个成绩优秀,看起来十分自信的大男孩,虽然没有那么爱讲话,但每次他笑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变得美好了。如果你不是他亲近的人,你不会知道他有一个极其严厉的父亲。

大概不到六岁的时候,妈妈问他,明天是几号,他想了想,「1 月 32 号」。话音刚落,一记耳光就落到了他的脸上。扭过头,父亲愤怒的脸映照在他硕大的泪珠上。每次挨揍以后,他也会埋怨父亲,但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信念:「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严厉,如果不是爱,又会是什么,毕竟马路上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福气享用那火辣辣的巴掌。于是,他从未觉得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有时候,他甚至会感激父亲的严厉,将他培养成一个认真、谨慎且努力的好学生。直到那一天,他步入大学的校门。

他和舍友 B 关系最近,因为他和 B 最能聊得来,关键是 B 跟他一样优秀,他觉得他们是可以一起成长的志同道合的同类人。有一次他和 B 一起打篮球,B 把手机随手放在了一边,运动完发现手机丢了。他心想,如果 B 不把手机随便乱扔,就不会像这样丢掉。他把自己手机借给 B 让他联系家人,当他还在担心 B 要受到家里人的训斥时,却听到视频里传来他爸妈安慰的声音:「手机丢了呀,那能怎么办,已经丢了,下次注意点就好了,还有钱吗,没钱了我们给你转,赶快买个新的……」

看着这一幕,短暂的哪里不太舒服后,他猛然意识到:原来不是所有的爸妈都以打骂的形式去爱孩子,原来,不遭受打骂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紧接着,他的心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疑惑:为什么他的爸爸会那样严苛地对待他?为什么不允许他犯一丁点儿错?

这一刻,他不再觉得曾经受的苛责和打骂是一种爱,过去对父亲的埋怨在此时统统爆发出来,他感觉很委屈。

他也不再觉得他和 B 是同类人。相反,他们完全不一样,B 是真正拥有爱的人,而他不是。

渐渐的,他疏远了 B,他的自信不在了,不,确切地说,他从来没有真的自信过。曾经的自信,不过是一次次取悦父母之后的短暂的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他越来越感觉父亲之所以那样对待他,就是因为他不够好,就像他父亲从小指责他的那样,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好,也或许是他根本不配得到父亲的善待。

有时候,意识到父母对我们不好的影响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当你意识到,「我不配」这样的念头源自你父母的教育方式,源自你的家庭氛围,是他们「成就」了当下自卑的你,你不得不承认,你父母并没有你原来想的那么好…… 人格中的自卑不知道如何去除,对父母的埋怨或者是恨又该如何处理?

  1. 理解自己的愤怒

当意识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不良影响时,愤怒是非常正常的情绪体验。我们需要允许自己对父母有愤怒的感觉,并且,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尝试跟父母沟通自己的感受。如果可以达成和解,就能让自我疗愈更快一点。

  1. 看到父母的局限性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教育。即便是我们自己有一天为人父母,也只能做到边当边学,每个人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眼界都会成为他在家庭生活、子女教育中的局限。不论我们对父母产生怎样的负面情绪,都要客观认识到这种局限,而不是主观地渴求一个完美的父母。

  1. 认识自我成长的力量

最近一年我一直在学咨询,在参加咨询督导的过程中,听了不少人的糟糕家庭。听到过抛弃孩子的妈妈,也听到过家暴的爸爸,但无论是多混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无论他们的境遇有多糟糕,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你依然会在一个个案例中感受到他们内心蕴含的成长的力量。

正视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成长,体谅弱小的自我,认识父母对我们的好的、坏的影响,不是为了沉湎过去,也不是为了自怨自艾,更不是为了与父母成为敌人,而是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卸下成长的包袱,轻装上阵,迈向未来。

换一种比较的方式,跟自卑说拜拜

要想从本质上超越自卑,就得釜底抽薪,改变我们平常的社交比较方式。

  1. 放弃外在参照

如果一个人自尊建立在跟别人的确认和比较的基础上,自尊目标就会不时地受到威胁。一个外部参照的人会把自尊建立在出人头地、有房有车上,所以穷困的时候会自轻自贱,而一旦有点成就,自尊感却很短暂,因为有了新的参照作比较了,因此永不满足成了常态。

说白了,就是把跟别人比换成跟自己比。

当我们的比较对象转向内部,就能让自尊少受点折磨,稳定我们的自尊水平。一个内部参照的人的目标可能是诚信、自律、守时等美德,这些目标就像罗盘一样指引自己的航向,也不会因为其他人的优秀与否损伤到我们的自尊水平。

  1. 转变目标

把竞争性目标转化为合作性目标。合作性目标相比竞争性目标而言,能创造更大的动力,并降低焦虑水平。比如你的舍友可能成绩更好,你的竞争性目标可能是「我的成绩要超过他」,假如你比不过,就很可能感到自卑。

但假如把这个目标转变成「我要和他一起学习,知识点,然后共同进步」,这个目标就成了合作性目标后,你会觉得,你们的关系更融洽了,你也不会那么焦虑了。

  1. 将目标多样化

比如,将目标「我一定要考第一」这一个目标转变为多个目标,「我要认识很多朋友」、「我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当把目标多样化后,我们也就不会执着于「最好」,从而避免陷入跟人比来比去的漩涡,也能很大程度避免自卑感。

超越自卑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卑好像是一件隐秘而羞耻的事,犹如一个揣在怀里的包袱,生怕掉出来被人发现其中的不堪。渐渐地,当你尝试想要了解自卑、超越自卑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那些在自卑的问题下大胆地自己的感受、经历的人,他们迈出了超越自卑的第一步:敢于承认、直面自卑。

他们向世界宣布:自卑,并不可耻。

作者: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