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能写出易经、道德经、论语等这般智慧之书?

在古代经典里,有一本书一直带着神秘色彩,那就是《周易》。《周易》被称为五经之首,是各种经典中的头牌。就算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学会了《周易》,就可以预测未来。

其实我们现在说的《周易》,是分为两部分的,一个叫《周易古经》,一个叫《周易大传》。

最早的《周易》单指《周易古经》,里面记载的是用来占卜或者占筮的卦象。根据传说,最开始的八卦是伏羲画出来的,之后周文王将它推演出了八八六十四卦。

再之后,孔子对卦象进行了解释说明,写下了《周易大传》。后世的学者就把经和传合为一本书,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

你看传说中的这个作者天团,伏羲号称人文始祖,人类都是他的妻子女娲造出来的;周文王,那是周朝八百年的开拓者;孔子就不用介绍了,这三大圣人合力撰写的书,在古人的朴素想法里,确实很容易相信,这是有大神通的一本书。

但是,《周易》真有这么神吗?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又是谁呢?

我们知道,古书的流传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了解《周易》,不应只局限于传世文献本,而要将视线放宽到出土简帛上。今天我们就结合文物,来还原更真实的《周易》。

先说《周易古经》。传说中,《周易》最开始的八卦是伏羲画的,后来周文王推演出了八八六十四卦。

伏羲是个传说人物,有蛇的身体和人的脑袋,这个就是给内容提供一下神的背书而已,我们主要来看,这是不是周文王写的。

以往的说法是,「西伯拘而演《周易》」,问题在于,《周易古经》里提到的一些史实,时间差不多是商朝末期到西周初期,商末的事情说是文王创作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西周初年的史料,比如提到周文王儿子卫康叔分封的事情,这时候文王已经去世了,肯定不可能是他写的。

所以,《周易古经》肯定不是周文王的个人作品,只能说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

那《周易古经》是一本什么书呢?一般的观点认为,这是卜筮之书。我们今天理解的卜筮,大概是占卜的意思,但其实卜和筮是不一样的。

卜是占卜,筮是占筮。占卜主要是利用象,大象的「象」,占筮则是利用数,数学的「数」。后来研究周易有一大流派,就叫象数派,指的就是研究卜筮的内容。

具体来说,占卜是把要做的事情写在龟甲上,祈祷后焚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裂开的纹路来判断吉凶;占筮则是用蓍草茎,就类似竹签那样的东西,来进行抽象的数学运算,得出的结果就是一个卦,再根据这个卦象,来预测吉凶。

古人有个说法叫「商尚鬼」,就是说商代人很信仰鬼神,比较迷信,做事情都要先算一下,卜和筮就是商代人用来算吉凶的,著名的殷墟甲骨文,很大部分是用来占卜的。

不过也有一些甲骨上,记录的是占筮的结果。比如有一条甲骨上就写着一句话,「七七六七六六,贞吉」。「贞」是「贞操」的「贞」,「吉」是「吉祥」的「吉」,「贞吉」是结果,前面这串神秘的数字,就是在进行推算。

但在殷墟的甲骨文里,这种记录占筮结果的甲骨不算很多。后来,在周原,就是今天的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这是周文王发家的地方,就出土了不少商周之际的周人甲骨。在这些甲骨里,「贞吉」这一类词就比较常见了。

这说明什么呢?其实在周文王时代,相比起商人,周人是比较落后的,所以他们很可能就学习了商人的不少发明,也包括占术。

不过从周原甲骨提到「贞吉」的次数很多,也可以看出,比起焚烧龟甲的占卜,周人明显对占筮更感兴趣。同样的,在《周易古经》中,也有提到「贞吉」。

所以对应周原甲骨,我们可以做个推断:其实《周易古经》记载的,就是占筮所用到的卦象。就是说,人们通过蓍草占筮,推算出来的是什么卦象,用《周易古经》里的卦辞和爻辞一对照,就知道卦象预示的结局是什么了。

说白了,《周易古经》其实就是商末周初时,周人用来占筮的一部工具书,它是从商朝的占筮法发展而来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部工具书记录的内容,在当时人看来并不高级,因为当时认为,占筮是不如占卜的。一直到东周的春秋时代,人们还是认为占卜更高级、更可信。

有一个故事可以佐证。春秋时晋国的晋献公,想娶一个叫骊姬的女子,因为骊姬和晋献公都姓姬,这在当时是很忌讳的。

晋献公也有些犹豫,就先找了个占卜的人,用龟壳占卜,占卜的人摇了一会龟壳,说结果是不吉利;晋献公不乐意,又找了个占筮的人来占筮,占筮的人摆了一会蓍草,说结果是吉利的。

晋献公哈哈大笑,说那还是听占筮的结果吧!占卜的人就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时人认为,占筮是不如占卜管用的。

这件事的结果,也阴差阳错地吻合了这位占卜人的预言,晋献公把骊姬娶上门后,骊姬马上展开宫斗,晋国因此乱了数十年,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因此流亡在外十七年。

说到这里,我们差不多已经揭开了《周易古经》的真相了,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周易古经》只是商末周初的时候,用来占筮的工具书,而且和占卜比起来,还是一种更低级的方式。

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在当时社会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对神权信仰的一种表现罢了,或者说是原初社会里的巫术。

那么问题也来了,既然《周易》只是占筮资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孔子。

有个成语叫韦编三绝,就是孔子说,他曾经读《周易古经》读得太频繁,翻来覆去地看,以至于竹简中间的丝线都断了好几次。

在东汉时期,《汉书》里就记载了,孔子给《周易古经》做了解释说明,写了《周易大传》。

一直到清朝,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孔子是《周易大传》的作者,比如康有为就对此深信不疑。有了这么一位重量级的作者,《周易》的地位自然也可想而知了。

但是,也一直有人对这个说法表示了怀疑,比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还有清代诗人龚自珍。到了上个世纪,历史学家更是普遍认为,孔子只是《周易》的整理者,不是作者。

不过,这些质疑几乎都是依据文献资料和个人推测,《周易》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很难有切实的证据。直到有几件文物的出土,才证明了这些质疑是对的。

第一件文物就是上海博物馆藏的一部战国竹简《周易》,这是目前发现的版本最早的《周易》,被称为上博简《周易》。

这部《周易》跟现在流传的《周易》,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它只有《周易古经》的部分,没有《周易大传》的部分。

而且,它的阴爻是一个汉字「八」的样子,这种写法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不一样,但是与西汉的另外两个版本《周易》一致。

一个是汉初功臣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的墓中发现的,地点在今天安徽阜阳,《周易》记录在竹简上,所以也被称为阜阳汉简《周易》;另一个就是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了,《周易》是记在帛书上的,所以也被称为马王堆帛书《周易》。

阜阳汉简的《周易》,跟上博简《周易》一样,也是只有《古经》,没有《大传》,而且里面还有大量关于具体事项的卜辞,这就很明显地表明《周易》是占筮用书。

马王堆帛书《周易》虽然有《周易大传》,但是和我们今天的《周易》版本不一致,只有我们今天版本的部分内容,还有的内容,我们今天的《周易》版本里都没有,而且六十四卦次序,也和我们今天的完全不同。

这三个《周易》版本完全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从战国到汉初,《周易》还没有一个固定版本。

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因为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又是当时的大人物,如果孔子真的写了《周易大传》,那么战国和西汉的《周易》版本,应该就会收录有《周易大传》,而且《周易大传》的内容,也不会与今天的版本有那么大的差距。

所以,《孔子》是《周易大传》的作者这个说法,自然就不成立了。

好,既然孔子不是作者,那《周易大传》真正的作者是谁呢?

其实很好推测,既然孔子没有写《周易大传》,《周易大传》体现的又是儒家思想,那作者就应该是拥护孔子学说的儒生了。

孔子是至圣先师,他经手整理过的《周易古经》自然是非常神圣的,后来的儒生当然要好好研究,而且当时大家谈论政治主张也比较活跃,儒生要阐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就喜欢把《周易古经》拿出来作为理论依据,就这样写了《周易大传》。

这个事情在当时来说,也非常必要。为什么呢?因为到了战国以后,不管是统治阶级,还是知识分子,很多人根本都不信《周易古经》里关于占筮的那一套了,所以需要旧瓶装新酒,用新的观念去改造它们。

我们去看被改造后的《周易》,也会发现,这已经成了一部儒家学说的著作了。

比如《周易》里有「元亨利贞」这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大吉、利于占卜,但是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误读了,当时有人把元亨利贞拆成四个字,解释为仁、礼、义、正。《周易大传》也说,「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对应的是君子的四种品德。

相对于《周易古经》的原意来说,这个解释当然是错的,但这么一解释,《周易》就从占筮资料升华为政治哲学,也因为有了这样的重新解释,《周易》才能摇身一变,成为儒家的教科书。

可以说,《周易》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儒家的改造至为关键。

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不管是孔子整理《周易》的行为,还是后来儒生对《周易》的解读,其实都和我们想象中的《周易》的神秘性和特殊性没什么关系。

孔子除了整理《周易》,还整理了《诗经》《尚书》《礼》和《春秋》,这就是儒家的「五经」。「五经」有什么共同点呢?其实它们都是当时的历史文献。

《诗经》其实就是当时流传的诗歌,《尚书》就是政府文件,《礼》就是礼仪官制,《春秋》是鲁国的国史,《周易》呢,就是占筮记录。

所以,孔子整理五经的本意,也就是为了保存历史文献,《周易》相对于其它四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没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

所谓的经典,其实都逃不过一个命运,就是后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解读,所谓的「六经注我」,所有的经典都是为我所用的。

后来的《周易》研究,就越来越复杂了,简单说分成了两条路子,被称为二派六宗,其中义理派有老庄、儒理、史事三宗,象数派有占卜、禨祥、造化三宗。

从名字就能看出,义理派更多是从学术方面去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天讲的,《周易》就是一部历史文献,应该把它经传分开,并且对比出土文献,分析背后的占筮观念和儒家、道家理念。

而象数派,更多就从神秘学方面去研究,像市面上的《周易算命》《周易风水》这些,都是象数派。

这背后其实是研究经典的两种方法,一种叫「我注六经」,我去研究、理解和解释经典;一种叫「六经注我」,借用各种经典中的话,来给自己的论断做背书。

为什么古人能写出易经、道德经、论语等这般智慧之书? - 历史环游记的回答 - 知乎

.公号

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