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在第五次战役的打法是不是战略战役指挥的典范?中国是否存在决策失误?如何评价?

在第五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第 3 兵团,的确是因为决策失误,遭遇了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大的危机。

详细说说第五次战役吧。

第四次战役时,李奇微抓住「礼拜攻势」的弱点,指挥联合国军对我军猛烈反扑。

虽然我军英勇抵抗,打出了汉江阻击战、横城反击战这样的经典战例,但奈何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全都远不如人,只得步步后退,让联合国军从「三七线」反攻到了「三八线」。

为了改变如此被动的局面,彭元帅不得不迅速展开了第五次战役。

麦克阿瑟飞扬跋扈,杜鲁门怒而罢免

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后期,美军在前线不断赢得主动权的时候,后方的麦克阿瑟却越来越坐立难安了。

因为麦克阿瑟曾无数次对美国政府发牢骚,今天说不使用原子弹,美军就会损失惨重;明天说,不轰炸中国大陆,美军就不可能取胜;后天又说,不大量增兵,美军就会被赶下海。

结果,李奇微指挥的美军,却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把麦克阿瑟的脸打得啪啪直响。

按道理讲,但凡是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检讨一番,起码得默不作声,但麦克阿瑟却是老母猪拱豆秸——嘴硬脸皮厚,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公开对记者们表示,所有的进攻,都是我麦克阿瑟下达的命令。

气得李奇微在《回忆录》里大骂麦克阿瑟:「他的虚荣让我无言以对,我心中那个麦克阿瑟面目全非!」

除了与李奇微抢功之外,麦克阿瑟还和美国总统杜鲁门第 N 次杠了起来。

杜鲁门认为,美国的重心,应该放在欧洲,而不是亚洲,应该尽早从朝鲜战争的泥潭中抽身而出。联合国军反击到「三八线」,已经保住了美国的面子,所以,可以向中国释放友好的信号,争取在谈判桌上解决朝鲜问题。

为此,杜鲁门还精心撰写了一篇发言稿,准备征询各个参战国的意见之后,就开新闻发布会。

但让杜鲁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第四次战役中,麦克阿瑟看到联合国军不断向北推进,便老太太摸电门——抖了起来。

他第 N 次擅自在东京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高调地宣布:「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么,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决不能牺牲已受到极其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

杜鲁门听说以后,恼怒不已,立刻召集高层会议,大骂麦克阿瑟:「他的声明让我们无法向中国传递任何信息……我真他妈想一脚把他踢进黄海……他就是一个违抗命令,自命不凡的混蛋。」

国务卿艾奇逊也火上浇油说道:「他就是一个肮脏的农夫!」

但是骂归骂,鉴于麦克阿瑟巨大的威望,免职他可能在国际、国内产生不良影响,杜鲁门还是决定,再给麦克阿瑟最后一次机会。

于是,他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了一封电报,要求麦克阿瑟以后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

但人家麦克阿瑟根本不吃这一套,他强硬地表示:「每个司令官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类似之前的那种公告。」

更加让人气愤的是,麦克阿瑟转过头,就向记者们抱怨,他被束缚在了一张人为的罗网之中,政客侵犯了军人的职权。

1951 年 4 月 8 日,杜鲁门从报纸上看到麦克阿瑟的言论后,勃然大怒,第二天,杜鲁门便在白宫召集临时记者会,公开宣布:「我深感遗憾地得出结论,麦克阿瑟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基于美国宪法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我宣布免去麦克阿瑟的职务,由马修·李奇微接替他联合国军司令的职位。」

麦克阿瑟异常惊讶,一个堂堂联合国军总司令,竟然是在广播中被解职的,而且没有事先通知自己,无异于天大的笑话。

不知道麦克阿瑟有没有当场骂娘,反正他在与李奇微交接工作的时候,把杜鲁门狠狠地骂了一通:「有人愿意出 100 万美元,请我谈谈与总统的矛盾……有一位杰出的医学界权威对我说过,杜鲁门脑子有病,可能活不过六个月了……」

不过,回到美国看到杜鲁门之后,麦克阿瑟就迅速地认清了自己有几斤几两,冷静了下来,并在 10 天之后,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告别演说——《老兵永不死》!

自从我在西点的草坪上宣读誓言以来,这个世界已经经历了多次转变,童年的希望和梦想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我依然记得当年那首流行的军歌中骄傲的叠句: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洪副司令三次提议,彭元帅一锤定音

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之后,把正在美国训练新兵的范佛里特,提拔为了第 8 集团军司令。

此人和李奇微一样,毕业于西点军校。他作战非常勇猛,诺曼底登陆时,他率先攻占了犹他滩头,一天之内荣获了 3 枚铜十字英勇勋章。

1948 年,范佛里特在希腊担任联合军事先头增援集团军司令,高强度地训练希腊军队,让其快速消灭了躲在深山老林里的 10 几万希腊共产党武装,荣获「山地战专家」的称号。

把这么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从美国调到朝鲜,李奇微的胃口可想而知,也注定了第五次战役必将惨烈无比。

而就在美国人忙着换帅的时候,第二批志愿军第 3 兵团和第 19 兵团的 6 个军,以及大量炮兵、铁道兵已经穿越崇山峻岭,到达了前线。志愿军的总兵力,达到了 70 万之巨,而联合国军只有 30 万人。

彭元帅压抑已久的心情,终于好了许多。然而,在制定第五次战役作战计划的时候,彭元帅却和副司令洪学智、邓华等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洪学智认为,不能立即发动第五次战役。

首先,志愿军 19 兵团里面有很多新兵,至少还需要 20 天,才能完成必要的作战训练。

其次,志愿军的粮草弹药还严重不足,例如第 39 军、40 军的战士,吃的都是稀饭,身体非常虚弱。第 20 军、27 军的弹药,只有规定数量的一半。

最后,联合国军并没有轻敌冒进,给我军创造有利的战机。如果现在就打,敌人一缩,不容易达到领导人所要求的「成建制地消灭敌人」的目的。

所以,应该把联合国军再放进来一些,让其到达铁原、金化时,再将其拦腰截断,进行消灭。

黑线为敌军战线,红线为我军战线、蓝线为汉江

但还没等洪学智说完,彭元帅就打断了他的话:「我们不能再退了……铁原是平原,敌人坦克冲进来,对付起来很困难。另外,敌人进来,我们在物开里附近储藏的很多物资和粮食怎么办?不行,不能把敌人放进来。」

副司令邓华接话道:「洪副司令的意见有道理,应该把敌人放进来打。目前,第 3 兵团和第 19 兵团刚入朝,第 9 兵团也刚刚往前开进,地形都不熟悉,行动十分仓促。把敌人放进来,一是我们准备得充分一些,可以以逸待劳,二是可以把地形摸清楚。」

洪学智又说:「至于物开里的物资和粮食,我保证两天之内把它向北搬完!」

但还没等洪学智说完,彭元帅就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嗓门问道:「这个仗你们到底想不想打了?」

洪学智和邓华见情况不对,只好不再说话。

于是,会议后,彭元帅便按自己的构思,给领导人发了一封电报。

但是,当天晚上洪学智又找到彭元帅,对他说道:「彭老总,当参谋的,有三次建议权,我已经向你提过两次了,我现在再向你提一次,最后由你决定。如果现在开打,没有第一时间分割包围住敌人,美军大踏步后撤,我军只靠两条腿,可追不上美军啊,这不就重演第四次战役时的情况了么?」

彭元帅听完,知道洪学智的担心很有道理,但是,他还有更多的担心。美国海军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地在朝鲜东西海岸侦察,另外,据说蒋介石已经派了 3 万人,抵达了济州岛。

据此判断,美军肯定在谋划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如果不立即发动第五次战役,万一美军从我军背后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他仍旧没有听从洪学智的建议。

领导人仔细地看完彭元帅的电报以后,也认为美军可能会从我军的侧翼登陆,便批准了彭元帅的作战计划,并且特意强调,把 38 军和 42 军两个王牌军布置到侧翼,防止美军登陆。

于是,1951 年 4 月 22 日,第五次战役便在匆忙之中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声西击东,韩国兵大败而逃

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时的整体作战思路,基本和第一次战役时一样,以汉江上游为界,把朝鲜战场分为了东线、西线两个战场。

黑线为敌军,红线为我军,闪动区域为汉江上游

东线是次要战场,主要任务是阻击敌军北进,所以,只安排了朝鲜人民军的第 3、第 5 军团。

黑色为敌军,红色为我军,蓝色为汉江

西线是主要战场,志愿军的第 3、第 9、第 19 兵团以及朝鲜人民军第 1 军团,共计 12 个军、几十万人,全部押在了这里。

黑色为敌军,红色为我军,蓝色为汉江

另外,为了防止东线联合国军救援西线,志愿军还安排了第 39 军、40 军进击华川以南地区。

红色闪动箭头为 39 军、40 军进攻路线

4 月 22 日晚上,随着彭元帅的一声令下,在 200 公里宽的战线上,志愿军万炮齐发,攻势迅猛。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仓皇南撤。

很快,前线就传来了一系列的捷报。39 军、40 军完成任务,插入了华川,把联合国军的战线硬生生地切成了两段。63 军歼灭了英军的一个营,战士刘子光,一个人就俘虏了 63 名英军士兵,创造了记录。

但是,短暂的混乱之后,联合国军就迅速冷静了下来,开始有节奏地抵抗和后退。

我军在后面猛打猛追了 7 天,除了刚开始消灭英军的一个营之外,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原来范佛里特早就料到了志愿军会突然进攻,就在我军全面进攻的前一天,他还在报纸上放出了狂言:「欢迎中国军队前来进攻!」

我军发起进攻之后,他便按照李奇微制定的「磁性战术」,命令各军每天傍晚时分,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大踏步地后退 30 公里,刚好达到我军每天进攻的最大限度,根本不给我军任何穿插包抄的机会。

4 月 29 日,彭元帅见扑了空,只好下令全线停止进攻,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而此时距离 4 月 22 日发动第五次战役,刚好一周时间。

范佛里特看到志愿军停止进攻之后,骄傲地对记者们宣称:「中国军队发动了一次失败的进攻。」

在他看来,志愿军的下一步计划,要么是集中优势兵力,拿下汉城,要么就是主动后撤。所以,他就把主要兵力,集中到了汉城周围,准备伺机而动。

但是彭元帅早就预判了范佛里特的预判,他看见联合国军大部集结于汉城,就搞了一个声西击东的圈套,让第 19 兵团和朝鲜的第 1 军团佯攻汉城,第 3、第 9 兵团则迅速东移,和朝鲜第 3、5 军团一起,攻击位于东线的韩军三个师。

黑色为敌军,红色为我军,白色闪动箭头为我军进攻路线

4 月 28 日晚,志愿军开始实施第二阶段计划。彭元帅很不放心,又特意给前线发电报,要求第 19 兵团抓紧佯攻,不要露出破绽。第 3、9 兵团转移时特别注意,严防被敌军发现。

但彭元帅明显多虑了,范佛里特这时候正陶醉于「磁性战术」,根本没有料到志愿军会东移。所以,第 3、9 兵团东进的过程异常顺利,在长达 18 天的转移过程中,范佛里特竟然没有发现,汉城北面的志愿军少了三分之二。

5 月 16 日 24 时,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看过前四次战役的朋友,对韩军的战斗力应该极为深刻,他们每一次打仗的第一件事就是——跑。

这一次也不例外,志愿军一冲,韩军撒开丫子就往后跑。志愿军再冲,韩军再跑。

五天时间,我军就消灭了韩军 23000 多人,把整体战线往南推了 100-120 里,其中第 12 军 91 团,竟然追击韩军了 300 里,跑到了敌军的大后方——下珍富里。

白色闪动箭头为 91 团突进位置

美军见韩军如此不堪,气得是火冒三丈,一边让西线美军急速东调,一边下令把韩国第 3 军团解散了。

一个外国军队,解散一支本国军队,纵观几千年人类战争史,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韩国军人除了在回忆录里把锅甩给美军,并骂几句之外,现实中竟然没有一点反抗的勇气。

哎,弱国无外交,谁让自己寄人篱下,谁让自己仰人鼻息啊。

5 月 21 日,彭元帅看到我军已经完成了歼灭伪军的目标,而美军已经东调,再加上我军部队粮食将尽,甚至有些部队还饿了肚子,便下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分批向西北撤退。

第五次战役的前两个阶段,就这么简简单单结束了,没有什么波澜,没有什么悬念。

但有时候过于顺利,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很容易让将士们产生轻敌的思想,就跟第三次战役过于顺利,导致第四次战役我军吃了大亏一样,这一次也没有例外。

敌军十面埋伏,91 团绝境求生

就在志愿军准备撤退的两天之前,李奇微和范佛里特就已经料定,志愿军到了强弩之末。

于是,他们给志愿军设下了三个巨大的包围圈。

黑色闪动箭头为联合国军的进攻路线

第一个包围圈:美 10 军派遣装甲部队,立刻穿插到麟蹄,切断东线志愿军第 3、第 9 兵团的退路。

第二个包围圈:美 9 军派遣装甲部队,迅速穿插到华川,切断中线志愿军的退路。

第三个包围圏:美 1 军派遣装甲部队,火速穿插至铁原,切断所有志愿军的退路。

另外,范佛里特还特意强调,各装甲部队在穿插的过程中,不要管中国士兵的阻击,不要管路上是不是有地雷,必须火速前进,迅速到位。

而北撤的志愿战士们,根本没有料到美军会如此大胆的穿插,他们还在为打了胜仗而骄傲和自豪。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残酷、最无情的日子就这么来了。5 月 23 日,志愿军开始全面撤退,恰巧的是,美军刚好在这一天,对我军发起了全面反击。

由于我军根本没有防备,仅仅一天,战线就被冲开了许多豁口。

5 月 24 日,美 10 军的先遣队就已经冲到了麟蹄附近。如果美军拿下这里,第 9 兵团的退路,将会被完全切断,形势极其危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在撤退的 27 军,突然发现了这股美军,军长彭德清立刻下令全军占领要地,阻止美军攻占麟蹄。经过两天的阻击,第 9 兵团的大部终于顺利逃了出去。

但是,上文中追击韩军 300 里,跑到下珍富里的第 12 军 31 师 91 团,却被彻底堵死在了敌人的包围圈中,更可怕的是,由于通讯手段落后,91 团根本不知道,我军已经撤退了。

黑色为敌军,红色为我军,白色闪动区域为 91 团所在位置

师长赵兰田心急如焚,急忙派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带了两名警卫员,前去通知 91 团撤退。

在异国他乡,穿越敌军重重防线,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还要找一支已经失联的部队。

但枫亭凭借顽强的毅力,竟然完成这个几乎不可完成任务,只是那两名警卫员,为了掩护他全部牺牲。

91 团团长李长林听说要撤退后,首先是不可思议,因为这时,他正在策划下一步进攻计划。紧接着,他又惊出了一身冷汗,1000 多名战友的性命,全都在他一念之间。

怎么撤?从哪里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长林是一位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勇将,尤其是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他还上演过一段传奇。

当时负责攻坚的 3 位团长全部牺牲,李长林临危受命继续战斗,以较小的代价,拿下了要地。但是,他却身受重伤,奄奄一息。战争结束后,他的战友们以为他已经牺牲,把他放在了棺材里准备下葬。但就在埋葬的前夕,他竟然奇迹般地从棺材里爬了出来。1950 年,他因为战功卓著,还被授予了「全国战斗英雄」的称号。

数十年的战场经验,让李长林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的联合国军,大概是 91 团的 10 倍,他们肯定在 91 团的退路上埋伏了重兵,所以,绝对不能原路撤退,只有出奇才能制胜。

思来想去,李先林决定往南跑,没错,往敌人的后面跑,当年长征的时候,他们就这么跑过,现在也要让联合国军,享受一下当年国军的待遇。

当天晚上,李长林便带着 91 团,一头扎进了东南方向山林里,并从敌军防线的空隙里,顺利地穿越了过去。

黑色为敌军,红色为我军,白色闪动箭头为 91 团行军路线

联合国军发现扑了空,立刻调集了 3 个韩军师,对 91 团围追堵截。但在山地搞游击战,韩军在我军面前,只能是小学生。这三个师在山林里转悠了几天,不但没有捉住 91 团,还被 91 团俘虏了 100 多人。

更加奇葩的是,韩军在很多时候,其实已经找到了 91 团,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原来李长林让 91 团尖刀排,穿着缴获来的韩军衣服在前面开路,还专门找了几个懂朝鲜语的士兵应付韩军的盘问。

也不知道是尖刀排战士们的表演天赋太高,还是韩军士兵太过糊涂蛋,91 团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冲破了重重防线,来到了东海岸。

然后,他们又折而向北,爬高山、挖野菜,辗转了几百里,终于遇到朝鲜人民军。

黑色为敌军,红色为我军,白色闪动箭头为 91 团行军路线

李长林把 100 多名俘虏交给朝鲜人民军后,又带领 91 团在大山中艰难行军了 6 天 6 夜,这才找到了大部队,盘点一下人数,竟然未少一人。

31 师师长赵兰田看见这群穿着像乞丐,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的 1000 多名战士,忍不住泪水直流,抱着李长林就哭成了一团。

事后,李长林才知道,他们创造了一个足以写进教科书的军事奇迹——在异国他乡,在 10 倍于已的敌军身后,在没有情报和外援的情况下,辗转 600 多里,俘虏 100 多人,不少一人全部归建,放眼整个中外军事史,也只此一例。

一错再错,180 师几乎全军覆没

当 91 团在东线创造奇迹的时候,中线的 180 师,却遭遇了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大的危机。

5 月 21 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当天,志司给第 3 兵团下达了一条命令,要求留下一个军,在加平到春川一线开始布防,掩护第 3 兵团主力,向铁原方向转移。

白色闪动区域为我军防御战线和第 3 兵团撤退方向

第 3 兵团代司令王近山,便把这条命令下发给了 60 军,并且强调:「在北汉江南岸坚守至少 5 天」!

60 军军长韦杰收到命令后,心中就有些疑惑,为什么是 60 军打阻击?不是 60 军怕死不敢打,而是因为几天之前,第 3 兵团代司令王近山,为了加强主攻方向上的 15 军和 12 军的力量,就把 60 军的 179 师和 181 师调给了他们。

而这两个师,距离「加平到春川」防线至少还需要 1-2 天的路程。也就是说,这一两天内,阻击的任务全部压在了 180 师的身上,30 公里长的战线,面对美军的 3 个师和韩国的 1 个师,我军却只有区区一个 180 师,怎么可能完全任务?

但军令如山,必须坚决执行。韦杰只好给 179 师、181 师发电,让其迅速掩护伤员转移,任务完成后,便向 180 师的后方转移,建立第二道防线。

白色闪动箭头为 179 师、181 师撤退方向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韦杰的这条命令,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 180 师的左翼还有 15 军,即便 179 师、181 师撤下来也无妨。

但出人意料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5 月 22 日,第 3 兵团司令部,竟然给 15 军下令,让他们撤走了。如此一来,180 师的左翼就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

韦杰听说之后,大吃一惊,赶紧给 180 师师长郑其贵发电,让其先派一个步兵团转移到汉江以北修筑工事,以方便撤退,另外「注意和右邻第 63 军取得联系」。

说实话,这条命令也没有任何问题,只要 180 师时刻注意左翼,和右翼的 63 军配合,成功撤退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23 日中午,当 180 师在汉江以南和美军鏖战的时候,突然打探到了一条惊雷般的消息——63 军也撤了。

63 军军长傅崇碧,在其《回忆录》里解释了撤退的原因:

189 师俘获了美 9 师的几个俘虏,经审问得知,敌人企图切断我军在汉江以南的退路。与此同时,188 师向我报告,在他们左侧的 64 军已经撤退,从汉城出来的敌人正向我 188 师进攻。

当时我军指挥所在 187 师后侧横川江北岸,我们紧急召开军党委会决定是战是撤,意见不一。

有的主张必须请示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批准后才能撤退。但情况已十分紧张,如果要请示,得到批准才能撤,显然来不及。

于是我果断地决定:撒!责任我负。

因为 63 军属于 19 兵团,180 师属于第 3 兵团,所以,63 军撤退的时候没有向 180 师通报。

如此一来,180 师的左右两翼就全部空了,再不撤退,必须被美军包围。

蓝色为汉江,白色闪动区域为我军防御线

60 军军长韦杰得知这一情悦后,立刻给 180 师发电,让其火速渡江,向北转移。

如果历史按此发展,180 师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时候又出现了意外。第 3 兵团司令部,又给 60 军发了一封电报,内容如下:

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十二军五千名伤员全部未运;十五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二千名不能行动之伤员;六十军亦有一千多名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此外各部除以自己运输力量搬运伤员外,并组织动员部队,特别是机关人员甚至干部全体参加抬运伤员,以期将伤员迅速转运下来……

注意,里面的一句话:「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这句话有歧义,3 兵团司令部的意思可能是,哪个部队的伤员撤完了,哪个部队的主力就赶紧撤。

但 60 军的理解却是,他们要掩护所有的伤员撤退。

于是,韦杰又赶紧给 180 师发电,让他们重新回到汉江以南,不惜一切代价,继续阻击敌人 3-5 天。就这样 23 日整整一天,180 师都没有向北挪动一步。

不久后,韦杰又给第 3 兵团司令部发电,申请撤退。但可惜的是,兵团司令部迟迟没有回应。

原来,5 月 23 日晚上,兵团司令部向北转移的时候,遭到了敌机的轰炸,电台被炸毁了,直到 3 天之后才恢复通信。

韦杰像热锅上的蚂蚁,左等右等,等不到回电。副军长查玉升,建议先把 180 师全部撤到汉江北岸再说。但韦杰认为,没有命令一步也不能撤。

一直到 24 日下午 4 点,韦杰实在等不到电报,这才下定决定,让 180 师撤出战斗向北转移。

只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就在当天下午,联合国军已经占领了汉江北岸的阵地,180 师 11000 多人,全部被围在了汉江南岸。

当晚,180 师只好冒死突围,在汉江上架设了三根铁丝,让士兵们手拉着手,涉水过江。

联合国军立即在无数照明弹的指引下,朝着江面疯狂的射击,一股股鲜血瞬间染红了江面,战马的嘶叫声和战士们的惨叫声,瞬间填满了整个山谷,仅仅一夜我军就丧失了 600 多名战士。

但不管怎么说,180 师终于冲破了最险要的防线,这时联合国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合拢,如果 180 师能够迅速向北突进,还有极大概率逃生的可能。

蓝色为汉江,白色闪动区域为美军的包围圈

事实上,60 军军长韦杰也是这么想的,25 日一早,他就急忙命令 180 师火速北上,179 师立刻南下前去接应。

但就在 180 师北上 1 个小时之后,又出现了意外,失联了三天的第 3 兵团司令部的电台修好了,司令部没有了解到前线的状况,就突然发来了一封电报:「180 师应以两个团在加德山一线阻击敌人。」也就是说,司令部要求 180 师「原地阻击」!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知道第 3 兵团司令部,为什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也不知道韦杰收到这样的命令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只知道,韦杰把这封电报原封不动地发给了 180 师,180 师师长郑其贵也原封不动地照着命令执行了。

如此一来,180 师便丧失了最后的生机!

25 日晚,联合国军对 180 师的合围全部完成。

28 日,断粮数日、弹药耗尽、精疲力尽的 180 师师长郑其贵,下令砸烂电台,烧毁密码本,全师分散突围。

可是面对美军严密的封锁,又怎么能随便突围呢?

最后 11300 人的 180 师,只回去了不到 4000 人,剩下的 7000 多人中 5000 多人被俘,2000 多人牺牲。其中 180 师政治部主任、代政委吴成德,在山林中坚持打游击 14 个月后被俘,是志愿军被俘人员中级别最高者。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180 师的阻击,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联合国军的进攻,为第 9 兵团 20 军 58 师在华川阻击美军,让第 9 兵团顺利撤退,赢得了几天时间。

惨烈而无奈——铁原阻击战

消灭了 180 师之后,美第 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异常的高兴,当天他就跑到前线,对手下们说:「我们的追击战术被证明是有效的,我们现在已经突破了大量的志愿军阵地……我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是铁原—金化一带。」

白色闪动区域为铁原、金化

范佛里特之所以选择这里,有两个原因:

首先,铁原是志愿军最重要的前进基地,里面屯有大量军用物资。

其次,铁原还是东线志愿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而志愿军到达这里,还得 1-2 周的时间。

也就是说,联合国军一旦拿下铁原,前线的志愿军不但会丧失粮草供应,还将退无可退,遭到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就在美军向着铁原开进的时候,彭元帅敏锐地发现了美军的企图。

5 月 27 日,彭元帅命令 65 军,在涟川以南阻击美军。28 日,彭元帅和 19 兵团司令杨得志,又给 65 军和撤退到铁原附近的 63 军,连下了两条命令。

黑色箭头为美军进攻方向,白色闪动区域为我军战线

63 军(187、188、189 三师)火速在 65 军的后方,修筑第二道防线,「无志司兵团命令,不得放弃」。

65 军想尽一切办法,阻挡住美军的进攻,为后面的 63 军修筑工整争取时间,「否则铁原失守,你们要负责任」。

接着,彭元帅又把预备队 39 军,也调到了铁原北部,准备随时顶上,并且向杨得志强调:「就是把 63 军打光,也要再坚守铁原 15 到 20 天!」

第五次战役中,最惨烈的铁原阻击战就这么开始了。

63 军军长傅崇碧,在看到彭元帅给自己下发的命令后,清楚地知道,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恶仗。于是,他在将命令下发给麾下的 187 师、188 师、189 师的同时,也亲自赶到了前线,查看各师的布防。

当他走到 189 师的阵地时,他一下子惊呆了,师长蔡长元竟然让全师的 3 个团,在周围的几十个山头上,设置了 200 个大大小小的阻击阵地,目的就是让美军一个一个拔,以迟滞美军的进攻。

傅崇碧认为,这样的布防等于自杀,肯定要拼光 189 师,值得商榷。但蔡长元认为,全军的 200 多门炮都调给了 187 师(傅崇碧判断 187 师防守的阵地,可能是美军的主攻方向),189 师的手上没有任何重武器,如果士兵们聚集到一起,面对美军猛烈的炮火,根本没有反击之力,唯有散开才有一丝希望。

两个人争执不下,只好上报给了志司。志司最终拍板,按蔡长远的决定来打。

6 月 1 日,65 军驻守的第一道防线,仅仅阻击了 4 天,就被美军突破了。更加不幸的是,美军没有像傅崇碧所预料的那样,进攻集中了全军所有重武器的 187 师,而是进攻了没有任何重武器的 189 师。

红线为 63 军防御战线,白色闪动区域为美军进攻路线

于是,这场战争基本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范佛里特命令美军,一个晚上往我军阵地发射了 44000 发炮弹,是平常弹药量的 5 倍,以至于山上的石头和树木全都变成了粉末。

在这种绝对力量面前,189 师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平均 30 分钟左右,就得丢失一个阵地。仅仅 3 天时间,1 万多人的 189 师,竟然被打得只剩下了 1000 人左右。

6 月 5 日,傅崇碧只好让 188 师顶替被打残的 189 师,继续进行战斗。美军依旧是炮轰,轰完之后坦克上。我军依旧是用血肉之躯,阻挡美军的进攻。

其中 563 团的一个排,打到最后只剩下了 8 个人,但他们仍然不愿意投降,硬是从 20 米高的悬崖上跳了下来,5 个当场牺牲,3 个人因为掉在了树上,得以幸免,但也受了重伤。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最后一口力气,拼了命地往回爬……

有一部《铁在烧》纪录片,专门讲过此事。63 军军长傅崇碧的女儿说,铁原战争之后,父亲再也没有回过四川,因为当年跟着他出川的将士们大部分都牺牲了,他不知道回去之后,该如何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6 月 10 日,联合国军在我军的顽强阻击下,终于放缓了攻势,而我军已在铁原以北修筑好了工事,于是,彭元帅下令,全线撤出战斗。

白色闪动区域为双方的战线

至此,持续 50 天的第五次战役结束,敌我双方的战线,维持在了汶山、铁原、金化、杨口一线。

我军伤亡高达 8.5 万人,而前四次战役加起来,我军的伤亡总数才 10.2 万人,用死伤惨重来评价第五次战役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我军毙伤俘敌也有 8.2 万人,算是打成了平手。

从此之后,联合国军不得不重新估计我军的实力,而我军也充分认识到了联合国军的强大。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双方都没有再主动发起过大规模的进攻,和谈已成必然的选项!

主要参考资料:《朝鲜战争》《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备案号:YX11n3xzJYO


.公号

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