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 知乎

叶壮2014年度荣誉答主会员特权已解锁价值¥19.00的盐选专栏最近这一年,我还挺关注儿童专注力这一领域的。

不过我关注的内容,不是早教市场上那种噱头的「专注力」,而是更加实打实的,每个家庭里,专注力各不一样的孩子们,分别都经历了什么。

在我看来,专注力这个事儿,如果不是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话,家长能背一大半的锅。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于2014年出具的一个报告中,家长们仍然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尽责」与「努力」,但更值得一提的数据是:拥有大学学历的家长比没上过大学的家长更在意孩子是否拥有「持久性」这一优势,而这个优势的直观表现,便是长期的坚持与短期的专注。

我也体会过家长们对专注力的在意。

作为该领域的从业者,我总能从各种渠道收到这样的求助:「老师,我觉得我们家孩子专注力不行,怎么办?

他干什么都静不下心,他做事总不认真,他学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1页共8页言,想改善孩子的专注力,恐怕不应该从买书买课开始,而应该先拿家长自己开刀。

因为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

这样的事儿在我们身上屡见不鲜,因为「隔辈亲」的存在,还尤其高发于家里的老年人群体:孩子正在专注地玩玩具,突然有大人端着个碗出现在他的旁边:「来宝宝,吃点东西。

」孩子正在专注地看绘本,突然有大人不由分说地把孩子抱起来,情之所至,狠狠地亲了一口。

孩子正在涂鸦画画,突然有大人路过,冷不丁来了一句:「宝宝,你在干什么呢?

」孩子正在玩一套大人可能不太愿意让他继续玩的玩具,大人会直接选择以其他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宝宝你看你看,这个更好玩更有趣呢!」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当孩子在探索某些地方,或者在做一些我们不大愿意让他们做的事情的时候,有的家长会选择不由分说地直接把孩子抱走,带到新的环境中去。

这些场景都是对孩子「专注」的打断,且孩子在承受这种「被打断」的时候,通常都无力而被动。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2页共8页学习,打扰一下还能怎样?

又没耽误他干正事。

再说了,有早教专家说了,转移注意力是让孩子离开当前环境的良好方法。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

专注力是一种通用技能。

弹钢琴、写书法就不是通用技能,刻苦地练习弹钢琴,一般不会给孩子学习编程有什么加分,随名师学书法,也不会对孩子学游泳有太大帮助。

与此同时,一个孩子不会弹钢琴,恐怕并不意味着他就不能学编程。

然而专注力则不一样,你在做甲事的时候,专注力得到了负面影响,会导致你在做乙事的时候,专注力也好不到哪里去,纵然甲事和乙事可能在形式上相去甚远,但在「保持专注」这个层级上,它们调用的是同一个能力。

今天你打扰了你家孩子玩玩具,明天你就可能要因为「我家孩子看书看不进去」这类问题而感到困扰。

「专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非情绪体验,所以对「打扰」的承受能力更弱。

如果孩子在表达情绪,比如因为想要立刻买某个玩具而号啕大哭,或者因为和其他小朋友有所冲突而极端愤怒,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其情绪在很多时候是可行的。

然而「专注」是一个持续的认知活动,一旦转移注意力,往往就意味着被迫中断。

这种被动中断,对于专注力的保持与培养是很有害的,好好的事情做到一半被打断,人是很容易不爽的——它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对注意力的保持能力,从干扰中恢复专注的能力,以及在专注过程中是否有积极的主观体验。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3页共8页可能知道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甚至知道「海马体」这个对记忆来说举足轻重的脑组织。

而工作记忆,指的是人在进行高级的认知活动中,所调用的记忆模块——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我们平时使用电脑时候的「桌面」,我们可以在上面同时开几个服务于当前工作的软件和窗口,然后开始投入地干工作。

可是有的人的电脑好一点,同时开十几个软件也不卡,连着开三个月不用重启,有的人的电脑次一点,开三个网页鼠标就不动了,还随时可能因为硬件过热直接当机——这就是工作记忆的差异。

而一个人的工作记忆从容量到耐力都不行,专注力也必然会受波及。

我们的孩子看似在做无足轻重的事儿:玩玩玩具,翻翻书,做些小小的涂鸦,好像就算干扰干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请您记住,他们看似轻松写意开开心心,可是放到更宏观的角度,这些貌似不值一提的小事,恰恰有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本质。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专注屡受干扰,没什么摩拳擦掌的机会,他们会面对哪些挑战呢?

《生物钟优势》(TheBodyClockAdvantage)的作者马修·艾德伦博士(Dr.MatthewEdlund,M.D.)认为,在专注进程中频繁被干扰,会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习能力受阻。

在干扰消失的一瞬间,人不可能立刻恢复到满负荷运转的认知状态。

干扰持续的时间可能很短,但是人因为干扰付出的认知成本会很高。

干扰让专注水平跳崖一样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4页共8页力。

同样是学习一个小时,如果有一分钟的干扰,可能就要多付出超过10分钟的时间成本。

干扰的负面影响并不取决于干扰的持续时间,而是取决于从其中恢复到专注状态的时间。

因为缺乏短期专注的能力,而缺乏长期坚持的能力。

玩积木、下象棋、讲故事,这些都是短期专注。

但人的绝大多数长期成就都离不开长期专注——比如写一本书、运营一家企业、抚养一个孩子。

对于一些我们在乎的人和事,我们是要保持长期的联结与关注的,而如果在一个短期任务中我们都难以抗干扰,更遑论在长期任务中做到不忘初心了。

缺少高峰体验的机会。

我们都体验过某种类别的高峰体验——可能通过体育活动,可能通过电子游戏,可能通过上台表演。

我们不会在边骑自行车边唱歌的同时有高峰体验,因为高峰体验通常都需要有足够高度的认知活动来为其提供平台。

而专注力就是高认知活动的重要燃料。

缺乏专注,会直接导致高峰体验在生活中成为更难得的奢侈品。

成瘾与物质依赖风险增加。

「来吃点」「亲一口」「更好玩的玩具」都可能成为家长重新定向孩子专注力的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干扰的刺激通常都挺强烈——这让我们的孩子面对有吸引力的干扰往往更加缺乏抵抗力,不能把手头的事情坚持做完。

孩子小的时候,这些干扰是无伤大雅的零食与玩具,但在青春期过后,这些刺激也许就不那么喜闻乐见了:电子游戏,高糖饮料,色情视频。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5页共8页最基本的,当孩子在专注地进行一个认知活动时,不要轻易打扰他,这不仅仅是养育的技巧,更是对孩子的尊重。

你打麻将打到兴头的时候,老婆来电话,你也是不想接的;你跟闺蜜聊得开心的时候,老板催你回公司加班,你也会不爽的;就算你在地铁上刷朋友圈,有个人过来让你扫他的二维码,你也很不耐烦……我们的孩子亦是同理。

我们应该把「做什么」的选择权与主动权还给孩子,更不应当剥夺他享受当下的难得机会。

你可以尝试加入他,而不是打断他。

有些干扰的初衷其实非常美好,比如家长情之所至的深情一吻。

但比起这些,你不妨尝试融入孩子的专注场合,甚至成为他攻克目前难题的重要帮手。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局限在「我为孩子做些事情」,而没有延展到「我与孩子一起做些事情」——前者其实很容易变成没必要的打扰,而后者,在不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同时,还很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你们的亲子关系。

给孩子一个用于专注的无干扰空间。

不管是写字台、游戏垫还是游戏桌,都可以是一个用于专注的空间。

告诉孩子,在这个空间,就是可以无干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玩玩具、阅读、绘画,甚至发呆。

与此同时,这个空间也应该尽量远离干扰风险:人来人去的门廊,电视机,动不动飘出香味的厨房。

在这里,让孩子可以安全地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界限感:他在他的空间做他自己的事,我们不要去打扰他。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知乎第6页共8页计时器(我们家现在使用的是GoogleHome,因为可以声控,非常方便,只是想在国内使用的话会有些麻烦)。

当我们需要出门或者吃饭,而孩子还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口头告知他,比如「十分钟后我们穿衣服出发去奶奶家」,而且也不期待什么主动的回应,然后再上好一个十分钟的计时器。

十分钟后,计时器准时响起,而人们会集合到客厅,很多时候,我的儿子会主动结束手头的事儿,起身开始和我们交流,而我会把计时器关掉。

如果他依然处于专注的状态,计时器的持续铃声,会成为一种代替了我们的中立干扰,我们会在铃声响了一分多钟后,再主动和孩子交互。

从我家的情况来看,这么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既不会让孩子因为专注突然被打断而情绪不好,也会为他从专注中抽离提供一个相对缓和的空间。

为人父母,有的时候会有好心办坏事的风险,比如打扰了我们专注的孩子。

当意识到了风险,感受到了趋势,我们要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时候,或许可以先把「花钱与上课」的优先级降一降,不去想那么多「我要给孩子些什么」,而是先把思考的对象集中到我们自己身上:「为了我的孩子,我还需要改变些什么?


.公号

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