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孤独感,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有一些孤独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它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性体验。我们能做的,是克服对孤独的恐惧感,去享受孤独。

还有一些孤独,可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克服这些孤独。

自在外,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孤独。

孤独感是一种体验,它不是随着环境会改变的东西,也许你在人群中也会感觉到孤独,在热闹的聚会里你也会有孤独的感觉。

但也有人说不会,我很享受这种孤独的感觉。

这样说的人很多的时候要问问自己,在你一个人的时候,独处的时候,你到底在做什么?有些人说「我就喜欢宅在家里,我不喜欢人际关系,我不喜欢跟人交流」,我认为这不是享受一种独处的感觉。

什么是关系中的孤独呢?举个例子,就是单恋。

单相思,会给我们一种特别强烈的孤独感。想象一下,假如我们心里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或者说没有一个人能特别稳定地陪伴着我们,我们发现身边没有爱,任何人都不愿意跟我们好。这个时候,那种孤独的感觉就产生了。

就好像在热闹的人群里,感觉自己跟他们都不一样,被排斥在外。

再举个例子,一个回避人际关系的人,当他在参加一个热闹的聚会时,会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角落。或者当他去参加一个课程培训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呆在那里,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没办法融入热闹中。

所谓的成长性的孤独,就是在人生中每一个时期,我们都是要长大的。哪怕身边有人陪你,帮助你,但有些事情你总得自己去做。

有很多宅在家里的人会经常有孤独的感觉。那个时候,我们会感觉父母不能理解我,朋友也很少。

每天早上睡到很晚才起床,也没有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也没有一个必须要去见的人,更没有一个特别想从事的事业。

这种成长性的孤独是因为,我们生命中的内容太少了,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没办法去做很多事情。

当我们要去做的时候,会发现这群人跟我不一样,那群人跟我也不一样。

我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视频,一个小孩子,在走水上的浮板,如果下一步没有踩准那块板,他就会掉进水里。妈妈在旁边扶他走了三块,后面的四块板,妈妈放手的时候,小孩子一下子就害怕了,但他还是含着泪水咬着牙。

视频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说「到后来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要自己走的」。所以,当我们独自在外,会感到孤独,也有可能是我们成长中必经的阶段。

孤独的感觉其实反映了一种我们内心和外界之间的关系处理机制,这种内在的关系机制让不同人对孤独的感受产生差异,也让不同的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产生差异。

我们根据这种内在关系,可以将人分为蜗牛型、鸵鸟型、袋鼠型和斑鸠型四种。

就有点像是一个人,被扔到太空里,无依无靠,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那种状态,这时他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微博上的陌绪在《寄芸》里写过一句词,「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句词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它是形容,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感情寄托,孤身一人的萧瑟,非常孤独。这场景就非常能勾起蜗牛型人很深的孤独感。

假如说蜗牛型的人独自在外,身体不舒服还要加班,回到家里发现所有的东西是冷的,水要自己烧,饭要自己煮,一个人,无依无靠,这个时候他会有强烈的孤独感。

因为蜗牛型的人很需要依赖别人,很需要那种依靠别人的安心感,所以,对于蜗牛型的人来说,孤独就是无人可依。

当鸵鸟型的人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并且无法求助,缺乏支持的时候,他会觉得非常孤独。

当鸵鸟型的人跟别人分享的时候,别人根本就不这样认为,那个时候他也会觉得很孤独。因为他发现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但是他又很需要心理资本。

所以他这种就有点类似于孤独帝王,高高在上,无人理解。

比如说,袋鼠型的人是那种「哪怕我自己折了一条腿,也要自己把它绑起来,不可能让别人有机会来搀扶我们一下」这就是自带照顾者属性的人。

他一方面很享受全身心去照顾别人,但一方面又很自怜,觉得自己照顾了所有人,但没人来照顾自己。

袋鼠型的人内心中觉得自己负责了太多事情,没有人能够支持自己,这个时候的袋鼠会觉得很孤独。

我们之前说,斑鸠是更注重利益关系的。其实,斑鸠人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是渴望关系的,但他会把这种渴望藏得很深。

只有在他看到别人都呼朋唤友去玩耍,而自己只有孤单一人还在商业应酬的时候,他才会感到很深的孤独。

孤独和孤单是不一样的。孤独感会陪伴我们一生,但孤单的感觉有可能随着环境各方面会好转。

之前我们说过,有些孤独是成长性的孤独。孤独该怎么办?其实不需要怎么办。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确立这一点,孤独感是一定会有的,我们只能去面对,去接受,而不能消除。

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孤独的感觉是成长性或存在性的以后,我们就更能够去应对这样的感觉。

我们还有一个思维误区,就是我们觉得很多时候别人无法理解我们,所以我们才会孤独。但有时候,孤独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之前也有人问过我,说「我有时候很孤单,总是觉得生命很未知,然后又没人能替代我,没人真正理解我。」但当他说出的那刻,他就接受了,可能生命就是这样。

所以也许你可以说出你的孤独,这个东西是有共性的,也许有人能理解你。当你这样去认为的时候,也许就不会把很多人排斥在外了。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世界造成这个样子,也许是我们自己无意中把世界造成这个样子。

出门在外,你可以去建立你的社交圈,充实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你非常喜欢的爱好,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去专注自己的爱好时恰恰是很孤独的。

比如说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去游泳,外界没有太多的打扰,但这些时刻是我们所说的真正去享受孤独的那种状态。

而我们能够真正的跟自己待在一起。也就是说从认知上来讲,这是我们自己去追求和享受的一件事情,而不是我们说的害怕被排斥的一种孤独感。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改变是主动的,可以从这一刻开始,假如我们在一个孤独的状态里已经无法承受,那我们可以做些改变。

有一个我的来访者跟我说,「有的时候我经常会特别渴望有人来联系我,打电话给我。但是很多时候,我一直看着电话手机的微信,却没有任何人联系我。」

那时候,我跟他说:「其实你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他说:「我能做什么,他们不联系我能做什么?」

我说「好简单嘛,你就发个信息给别人,对不对?」我们所说的改变就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独自在外,感觉很孤独的时候,就需要内心中有一些支持性的资源。

什么是支持性的资源呢?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一天,我很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得到生命中那些很重要的朋友对我真正的认同,并且很想知道他们能够接纳我到什么样的程度。

后来,我用了一个很庸俗的方式,我问他们「有一天我问你们借钱,但是我不告诉你们,我用在哪里,我只告诉你,我有难处。你们每个人报个数字给我,这个时候你能够借我多少钱? 」

然后他们报了各自的数字,我听了之后,一下子觉得自己是有支持的。

虽然我不是真的问他们借钱,但这个问答里我能够感受到我被怎样对待,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是帮我的,这就是我的支持性资源。

这种感觉使我避免了成为孤胆英雄,独自游走于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是这种感觉。

我们可以去找到自己的支持性资源,这样,即使独自在外,感受到孤独,这种支持性资源也会让你感觉到很安全,很有力量。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当我们处于孤独的时候,就会觉得这种感觉是社会造成的,是别人造成的,是很多的外部条件造成的。那么在这一刻我们也许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了。

我们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在迫害我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客观来说,孤独感有两种情况,一种可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第二种,我们应对孤独的方式,恰恰可能是让这种孤独的感觉更深,让这种循环一直在发生。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是一个很受伤的孩子一样,等着有人来救你。

就像我的来访者说的,没有人找我,我说你可以打电话给别人,你可以发信息去找对方。

不管怎么来说,存在性和成长性的孤独,我们是必须承受的。当然,除了那些我们自己人为造成的孤独感。

1、今天我们从关系心理学的角度学习了,孤独背后的三种动力;

2、我们了解了四种类型的人感到孤独的原因和动力;

3、我给了你 4 条建议,用来解决你自己孤独感的问题。

祝你能够正确看待孤独感,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有一些孤独是我们必经的成长。

如何克服孤独感,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 盐选推荐的回答 - 知乎

.公号

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