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真的是很穷么?
是的,穷到一半以上的八路军战士没有枪,就算有枪的战士,子弹的配给数量也非常少。
很多八路军战士只能用大刀和长矛去跟装备精良的日军搏命。
与之对应的惨烈代价是我方牺牲人数大大增加,无数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敌人的枪口下,非常让人痛惜。
军火的重要程度,和生命相当。
但就是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还是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壮举:百团大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反动派、日寇、汪伪政权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意识到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八路军的军火从哪来的?
军火
通过一番严密调查,发现从 1937 年起,撤到关内的东北军各级营地,军火库经常发生严重被盗现象。
经过数量清点,许多武器弹药跟登记存档相比,缺口巨大。
东北军军火频繁失窃的消息传出,当时的报纸争相报道此事,将其称为「民国最大军火库被盗案」。
反动派扬言,一定会将「军火大盗」缉拿归案,日寇更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给八路军提供军火的人,汪伪政权同样投入大量人员调查此事。
最终查明,做下这宗惊世大案的军火大盗,竟然是一个军官太太。
来自反动派、日寇、汪伪政权三方面的敌人,或明或暗全部出动,直接包围军官太太的部队驻地,实施抓捕剿杀。
民国最大军火库被盗案就此告破,举世震惊。
但关注度如此之高的一个案件,后续发展却比较奇怪,两个关键信息并未进行披露:
一个养尊处优的军官太太怎么会成为女军火大盗?并且暗中帮助八路军?
案件告破时,她是死是活?
自从宣告案件被破后,似乎涉案主犯一下从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导致和案件相关的情况,都只能含糊其辞,不了了之。
直到五十多年后,辽宁省委干休所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临死前的一番讲述,才让这宗民国最大军火库被盗案的始末得以解密。
构成这起险案的核心是:一本书,三个人。
在对敌抗战的残酷岁月里,有的人付出了汗水、泪水,有人付出了青春和幸福,有的人付出了热血,甚至付出生命,而这个女军火大盗,付出的是整个人生。
(1)
「民国最大军火库被盗案」发生前,八路军获得军火主要通过七种方式:
1,国民政府发放。按照国共合作协定,八路军属于在编正规序列,武器补给等都由国府发放,不过这种发放,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后来看八路军发展迅猛,国府就以各种借口拖延,乃至不再给一枪一弹。
2,缴获。通过和日伪军作战,获胜后的战场缴获。
3,收编。通过收编一些拥有军火的武装势力,获得人员和武器装备。
4,向民间购买。
5,向国、日、伪三方购买。
6,自有兵工厂生产。代表性的为黄崖洞兵工厂,但由于设备落后和缺乏生产原材料,生产的武器并不十分先进,维修占比较大;生产的弹药多是土手榴弹,复填弹药等。
7,苏联以及其它国外渠道援助。
兵工厂车床
对于发展越来越快的八路军,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这七种方式,要么不能稳定的可持续供应,要么供应的武器弹药不能满足所需,要么会让我方付出大量的人员牺牲,要么就得付出大量的钱财。
军火物资的补给困难,情况严峻,八路军的后勤保障部门全力以赴、殚精竭虑,但仍旧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教员对此作出批示:另辟蹊径。
结合八路军当前的情况,我方需要的军火供给情况,理想化的应该满足三点:
一、稳定且持续性好
二、质优量大
第三点尤其关键,并且很不符合情理,那就是:不要有人员伤亡,要少花钱,最好不花钱。
因为这个时候的八路军经济情况并不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部队的基本物资供给,靠的都是发动全军上下开展大生产运动,不像之前在苏区时,能够通过做钨矿生意从军阀手中获得大量银元。
这可把当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难住了。
武器弹药质优量大;稳定供应;少花钱,最好不花钱。
在这几个条件限定下,要尽快解决八路军面临的军火短缺问题,真是比登天还难。
以正常方式,肯定不可能办不到。
林伯渠就把目光转向我们的地下战线,查询大量地下交通员搜集来的情报,但还是无法可想,直到看到一个王姓地下交通员报告的一份情报,让这件看起来没有任何完成可能的任务,出现转机。
(2)
要完成一个任务,找到合适的人非常关键。
从几个限定条件不难看出,要解决八路军军火问题,明抢都不行,因为会造成伤亡,只能采用唯一的办法:暗中盗取。
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得具备两点基本要求:
1,忠诚可靠
2,能接触并掌控大量军火
当时国内拥有大量军火的军火库大部分集中在国府、日伪的控制下,对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没有合适的人能执行这个特殊的任务。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份情报,引起林伯渠的注意。
这是一份九一八事变后,我方在东北发展地下工作者的情报,里面提到,一位叫高崇德的军官太太已成为我方同志,她当时的身份是:东北军 116 师 647 团团长吕正操的夫人。
之前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府、日伪的军火上,忽略了当时国内军火的另一重要来源:东北。
东北拥有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
东三省兵工厂
具备相当惊人的军火生产能力,可年产大炮 150 门,炮弹 20 余万发,步枪 6 万余支,机关枪 1000 挺以上,一个月即可装备一个整编师。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 80 门,炮弹 4 万发。
日寇占领东北兵工厂
除此以外,东北军因为财力雄厚,还大肆购买国外军火,组建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空军和第一支装甲部队。
虽然这时的东北军已撤入关内,但因为本身底子厚,再加上国府的重视,军火储备是非常充足的。
高崇德的丈夫吕正操,是张学良最为信任的心腹,高崇德本人也在东北军中担任要职。
以高崇德的条件,她是最适合完成这个任务的人。
但,她忠诚可靠吗?
(3)
高崇德,女,辽宁黑山县人,1904 年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性格从小就跟其她女孩不一样,不喜欢针织缝绣,而是喜欢像男孩一样嬉戏打闹。
平时爱读一些武侠小说,希望自己也能像小说里的英雄侠士那样,惩奸除恶,伸张正义,保家卫国。
高崇德成年后长得落落大方,家里也给她张罗婚事,想让她早日出嫁,但她看不上介绍来的那些人,因为她心仪的对象,应该是像书中那些英雄侠士一般的人物。
多次相亲不成,高崇德不堪其扰。
听说东北军第 16 独立旅驻扎在黑山,高崇德当即离家,赶过去想要从军。但第 16 独立旅是一线战斗部队,并不招收女兵,高崇德眼看从军不成,就和招募处的人争执
吕正操
异常的吵闹,引起第 16 独立旅中校参谋处长吕正操的注意,一番询问后,了解到高崇德参军的决心,就允许她入伍,和普通战士一样接受严格的训练。
想着等她挨不过训练的艰苦后自己放弃,没想到高崇德不仅没有因为高强度的训练放弃,反而在训练中,以格外突出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尤其是她的枪法,打得又稳又准。
高崇德的表现,引起吕正操的关注,两人交集增多,彼此了解愈深,相互钦佩欣赏,情投意合,于 1928 年正式结为夫妻。
成婚后的高崇德,并没有做全职军官太太,而是继续在军中参与训练和战斗,凭借出色的功绩,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也对东北军的军队体系完全熟悉和了解,其中也包括东北军军火库的各项相关信息。
三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怀着对于日寇侵略者的愤慨,高崇德积极参加到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举行的活动,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抵抗侵略。
抗日游行
高崇德的爱国表现,被我方潜伏在抗日救亡团体里的一个王姓地下交通员注意到,从她异于别的军官太太的行为,意识到她是可以争取的对象,于是主动进行接洽,和高崇德探讨抗日救亡的相关事宜。
王同志把我党的一些主张、思想融合到这些探讨中,高崇德对此没有抵触和反对,而是十分认可,还主动向王同志请教。
两人相谈甚欢,王同志还将一本名为《陶洛斯上前线》的苏联小说送给高崇德。
王同志探讨时所说的话,以及这本小说,都深深触动了高崇德的内心,接下来她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了解社会主义,形成坚定的精神信仰,经过一段时间后,被争取过来,成为我方同志。
从王同志报告的这些情报来看,高崇德忠诚可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因为军火任务事关重大,执行难度大,于是先安排两个其它任务给她以作测试。
(4)
这两个其它任务都和军火任务相关,但除了布置任务的负责人,其他人一开始并不知道。
第一个任务:组建秘密武装运输队。
东三省被日寇入侵后,东北军入关南撤,沿途出现大量散兵和伤员。
王姓交通员找到高崇德,让她建立一个收容处,用以收拢这些东北军散兵和伤员,然后以这些人员组建一支秘密武装运输队。
擅自招收军员,属于严重违反军纪,重则可判死罪。高崇德知道这件事的巨大风险,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冒着杀头的危险,高崇德变卖自己的金银首饰,建立收容处,陆续收拢 300 多名散兵伤员,从中挑选出可靠人员,成功组建秘密武装运输队。
民国运输
出于实际需要,我方通过吕正操向高崇德安排了第二个任务:急需联络电台。
电台
高崇德接到任务后,当即进行准备,像电台这样的军用物资,管控非常严,普通渠道根本弄不到,她就找到东北军 53 军副军长黄显声开到常规军需的条子,亲自前往武汉等地,分开购置电台各个部件,再组装到一起,然后送到吕正操军中。
顺利完成两个任务后,我方确定高崇德不仅忠诚可靠,还具备完成任务的出色能力。
接下来的关键,就要看她自己是否愿意执行这个任务?
(5)
暗中盗取军火,是一个执行起来极其困难,风险极大的任务。
其中的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这个决定,对任何人都是很难做出的。
王同志遵照组织指示,专门将高崇德带去见了一个人。
此人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
林伯渠
高崇德非常激动,两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林伯渠赞扬了高崇德之前的表现,然后和她提出了当前八路军面临的困境。
把军火任务详细的告诉高崇德,包括其中的难处和凶险。
高崇德一开始交流时,非常想要直接上前线杀敌,听过林伯渠的介绍后,意识这个任务本身,虽然不像直接上阵杀敌那样壮烈,但也非常关键,关乎着千千万万战士们的性命,以及战斗的最终胜负。
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林伯渠接着将一个重要决定告诉高崇德,从她答应这个军火任务开始,高崇德接下来的所有地下工作都围绕军火开展。
她需要利用身份和任何可以利用的渠道,全力为我方供应军火。
枪支弹药
林伯渠强调,这件事事关重大,高崇德身份绝不可以暴露,所以她直接由林伯渠领导。
因为这件事情非常危险,保密工作极其重要,谁都不要告诉,最亲近的人也不可以。
任务刻不容缓的开始执行,高崇德之前完成的两个任务,在这个时候也显现作用。
第一个任务组建的秘密武装运输队,是军火任务执行时,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二个获取电台任务,则为怎样获得军火提供了成功经验。
高崇德一开始执行军火任务,也完全沿用这两个任务的模式进行,先批到条子,然后分开采购军火,再统一组装后送往根据地。
执行几次后,却发现问题:
这样获得军火的周期较长,量也比较小;
用购买的方式,需要大量的钱财,也容易被查实和发现。
该如何解决?高崇德想了很多,也试了很多方法,但都不行。
就在百般无计可施的时候,她看到一件女性最熟悉的东西,彻底改变了接下来「盗取」军火和运送军火的方式方法。
(6)
这件东西就是缝纫机。
高崇德在一处东北军的军火库里,发现除了武器弹药,还有很多缝纫机。
问询后得知,缝纫机虽然不是军需物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硬通货。
是军方缝制制式服装不可或缺的工具;
流通到民间,有一定财力的人,非常愿意购买,因为缝纫机在当时属于先进的机械设备,有这样一台缝纫机,几乎就等于拥有一个裁缝铺子。
缝纫机
缝纫机虽然不是武器弹药,但因为非常容易换物资,也是一些军官们交易获利、中饱私囊的重要物品,因此也放在军火库中。
高崇德在军火库巡看一圈,还发现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缝纫机不属于军火,虽然也放在军火库中存放,但进出的手续,不像军火那么严格。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高崇德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先是申请建立 691 团后方办事处,下设三科一队,这符合当时的军队管理条例,顺利得到批准。
然后她在这办事处下,筹办起一家缝纫机厂,这种性质的厂,并不涉及当时的违禁范围,在筹办过程中,高崇德还积极拉拢其他军官和军官太太不用任何投入,就占股入伙,于是缝纫机厂很快办起来。
民国工厂
高崇德的这个缝纫机厂,一切都正常,除了有一点和别的缝纫机厂不同,那就是不设库房,所有的缝纫机都直接存进军火库里。
对此,给出的说法是:
这本身就是军队的重要物资,出于安全考虑;
节省存储成本,可以更大获利,能够分给那些入伙的人更大的利益。
第一条顺理成章,因为之前那些缝纫机本身也是这样存放的;第二条则更是和军火库的很多管理人员相关,执行起来更是畅通无阻。
东北军各部当时执行国府下达的命令,安排参与战斗的情况并不多,大量的军火放在军火库中,多是成批装箱存放,并没有太大变动。
这导致后来的一些盘查,都只是走一个过场,很多国府定期派下来检查的人员,甚至都不进军火库,即便是进军火库,也是草草走一遍。
高崇德充分利用上存取缝纫机时进军火库的机会,专门选择晚上到军火库存取缝纫机。
缝纫机运进军火库卸下来后,就趁机装上各种军火拉走,把装这些军火的木箱铁盒留在原处,让一切从外看起来如常。
维修保养歪把子
有了缝纫机厂的掩护,大量的军火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运出来,再打着运送缝纫机交易的幌子,大量军火又被畅通无阻的运进根据地。
因为整个过程顺利,一部分作为掩饰的缝纫机销售情况很好,意外的获利不菲,让那些入伙进来的军官和军官太太都得到不错的分红。
这样的情况被传扬出去,导致更多东北军军火库的负责人,都主动找到高崇德,让缝纫机厂的缝纫机存放到他们的军火库,以此获利。
高崇德如法炮制,获得更多军火,有一些军火库发现军火丢失,也完全不会想到和高崇德的缝纫机厂有关,军火库负责人害怕担责任,就会以战损上报,然后申批新的武器弹药。
缝纫机厂的整体经营情况越好,从军火库中运走的军火也越多。
就在高崇德全力以赴为我方运送军火时,有一次运输途中,突然被一伙人拦住,正当高崇德以为是自己偷运军火的事暴露,准备率部战斗时,
那个她非常熟悉的王同志及时出现,这让她很惊喜,王同志接着将她带去见了一个人,高崇德见到这个人后非常意外和兴奋,但也随即面临一个比生死还要艰难的抉择。
(7)
随王同志去见这个人,是八路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
刘伯承
刘伯承肯定了高崇德一直以来为我方运送军火的功绩,同时也提出一个非常迫切的请求。
因为抗日形势的变化,我军准备打一场覆盖面广,规模大的战役,目的是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
最关键的是,用这样一场大战役,让敌对势力对外抹黑我军在抗战中是「游而不击」的谣言不攻自破。
暂定战役名为「正太路破袭战」,八路军总部拟动用的兵力为晋冀冀军区 10 个主力团、第 120 师 6 个主力团、第 129 师 8 个主力团,加总部特务团共计 25 个团五万余人的兵力。
刘伯承所率的第 129 师,是八路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亮剑》中,塑造的李云龙这个角色所属的部队就是 129 师。
观察敌情中的八路军
在接下来这场既定的大战中,129 师被安排将要和实力强悍的日寇正面交锋,急需大量先进的军火,尤其是一些杀伤力大的弹药,比如炮弹。
高崇德之前从军火库拿出来的武器弹药,都属于常规型,即便是被发现,军火库的管理人员,也能用战损、训练之类的方式搪塞过去。
但像炮弹这样的军火,在当时管理极为严格。
迫击炮
比如像 129 师现在装备的王牌武器苏罗通 ST-5 式机关炮,是国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向瑞士苏罗通公司购买,平型关大捷之后,调拨了六门支援八路军,115、120、129 师各分得两门。
每次使用,都必须得到师长亲自批准。
刘伯承等同志都知道从军火库盗取这样的武器弹药,会有怎样的风险:这是一个必然会暴露、会被发现的任务,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完全是一个飞蛾扑火般的任务。
高崇德同样明白,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答应下来。
偷运炮弹这样的军火,无论是从军火库获得,还是运输,要投入的精力都比之前的一般军火要困难许多。
高崇德亲自设计每一次进入军火库的步骤和时间,运输过程中更是全程参与,最终成功将迫击炮、炮弹等重火力武器弹药送到 129 师。
几趟任务执行下来,原本体重 120 多斤的高崇德,消瘦得只有 80 多斤,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体力可想而知。
行军中的八路军女战士
我军于 1940 年发动正面抗击日寇的大规模战役,因为八路军扩军速度较快造成部队平均素质下降是肯定的,3、4 万老红军的底子刚刚被严重稀释,同时严重缺乏武器装备和粮饷弹药,原定计划是出动四分之一的主力部队实施这次战役。
没想到战役打响后,许多部队自发投入了战斗,这让总部都始料未及。
很多原计划里缺乏武器装备和粮饷弹药的队伍,因为得到高崇德运送的军火支持,都是装备完整,弹药充足。
根据总部后来统计,实际参战的达到 105 个团,几乎是当时八路军在华北所有的主力,实际参战兵力连同游击队、民兵共 40 余万人。
八路军女战士
在得知各破袭战参战兵力已达 105 个团时,彭德怀说,不管 100 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百团大战报道
从歼敌数字看,八路军独自发起的百团大战不亚于 1939 年蒋介石部署全国十个战区 71 个师发起的对日冬季攻势的战果,如果加入歼灭伪军数字,八路军的战果还高于国军全军在冬季攻势的歼敌数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政治地位。
高崇德运送的军火,对于这次战役能够成功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诸如关家垴战役这样的恶战中,高崇德运送的炮弹为最终获胜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器弹药
百团大战声势浩大,国府,日寇,汪伪都疑惑八路军在战役中的军火来源,甚至猜测八路军私下很可能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军工厂。
三方面都开始全面调查,得出的结果,却让他们难以置信。
(8)
那有什么秘密军工厂,如此大量的军火,竟然都是被人从东北军军火库中盗出!
国府震怒,反动派特务机关迅速展开了调查,发现整个东北军军火库都有军火失窃,在详细的排查下,发现所有被盗军火库,都跟缝纫机厂存在联系,当即对缝纫机厂进一步搜查,确定下这宗军火盗案就是高崇德所为。
高崇德
调查人员都不敢相信,一个养尊处优的军官太太,竟然做下如此大案。
国府当即秘密派兵前往高崇德的驻地,其它两方面的人,也都派出人员暗中前往,要将高崇德一举击杀。
高崇德敏锐的发现国府派来的军队,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她并没有马上逃走,而是毫无所惧的和国府派来的军队对峙,斥责他们擅自进入自己的驻军地。
国府来人被她的气势震慑住,以为是搞错了,只能以换防的名义和高崇德交涉,高崇德严词训诫来人一番,同时暗中安排将最后一批军火运出。
目送着运输队离开,高崇德知道她很可能就要牺牲,坦然回到驻地,将所有盗运军火的资料全部销毁。
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高崇德并不害怕,也毫无畏惧,引导她走上革命道路的王同志送给她的那本《陶洛斯上前线》,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一个叫陶洛斯的苏联姑娘,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自愿主动奔赴前线,和敌人战斗,最终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
苏联小说插图
从做出选择的那一天,高崇德就明白自己会面临现在的局面,也知道完全可能像陶洛斯一样的牺牲,但她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
这时被高崇德震慑住的国府派军,接到明确命令后,将高崇德部团团围住,发动攻击;其它两方面对高崇德切齿深恨的敌人,也在暗处发动袭击。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高崇德用电台发出秘密电文,汇报险情,并对以后不能再为我方提供军火致歉,然后拿起武器进行最后的战斗。
我方接到电报后,迅速上报,直接反馈到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知道情况后,当即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高崇德救出。
朱德
当地的地下工作者,和高崇德驻地最近的我方驻军迅速出动,经过惨烈的战斗,最终将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高崇德救出。
此时这宗民国最大军火库被盗案已经引起轰动,敌方各方面都严阵以待,誓要将高崇德这个女军火大盗抓住。
我方不得不启动一条极为秘密地下通道,采用灭蜡烛一样运送方式,将高崇德运到延安。
灭蜡烛运送方式,由一个个身份迥异的地下交通员构成,这些交通员接力将人或物送出,每人负责一段,完成后就再不启用。
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行走,为了不暴露行踪,每一段路,都会燃起一根蜡烛,只要这个人走过后,蜡烛就此熄灭,再不点燃。
高崇德被送到延安后,得到我方最好的治疗,教员亲自特批一间条件不错的窑洞给她居住疗伤。
因为各方面对她的追杀还存在,为避免她遭到敌方毒手,从那之后,高崇德隐姓埋名,即便是丈夫吕正操也没有再相见。
将她引导走上革命道路的地下交通员王同志,也在后续的战争中下落不明,再未出现。
之后因为各种政治原因,以及对高崇德同志个人安危的考虑,还有尊重她个人的意愿。
高崇德的这一段军火大盗经历,也始终保密不宣,她就此隐姓埋名五十多年,直到 1995 年,将要离世时,才将当年关于那起民国最大军火库被盗案的情况说出来。
在讲述的过程中,高崇德依旧清晰记得对她影响深远,并促使她成为这样一个「女军火大盗」的那一本书,那三个在这起军火险案中的核心人物:吕正操、王同志,林伯渠。
连她自己都忘了,其实这起险案中,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她自己。
在那个动荡且黑暗的年月里,像高崇德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她们忘了自己在身体力量上的弱势,忘了身为女性的柔弱,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被奴役的人,变得异常刚强。
女战士
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红颜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着人们,红颜不是胭脂染红,而是热血浸透。
看那她运送军火走过的万山已红遍,那些山花烂漫似火,那些红蝶飞舞如焰,那些逝去的青春随风而归。
一切战火硝烟湮灭,坦然闲游大好河山中的倩影翩翩,应该是当年她们期待的那般。
她在丛中笑
参考资料:
①《党史天地》;2000 年 02 期
②《党史纵横》;1997 年 10 期
③《新青年》;1996 年 04 期
④《八路军文献》;解放军出版社备案号:YX11Xb9vG7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