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有哪些启示?

最值得讨论的,是日本的决策者,刺破经济泡沫的过程。

反应在政策的两难抉择上,就是选长痛还是选短痛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么起来的?

日本的泡沫经济,指的是 1985-1990 年代,以股市楼市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高速膨胀时期。

那个时代,日本无疑是全地球上最火热的存在。

怎么形容呢,大概就是钱随便花,东西随便买,工作随便找……

你肯定想问这样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后来又怎么没了?日本人怎么就变成现在的低欲望「废宅」了?

本章节,可以帮你快速捋清这些问题。

一些学者将 80 年代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过程,比喻为「雁型模式」,日本,则是领头雁。

也就是说,东亚各国的崛起之路,是循着日本的尾迹走的,短短数十年,日本出现了平成废宅、宽松世代、及房价高企等等现象。所以搞清楚日本发生过的事,对于未来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01

先看一段看图说话,简洁明快地捋一遍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

不得不提的是,二战之后,日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离不开 「1940 体制」。

这是一种战时动员的举国体制,简单说,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种体制。

核心要素包括:

1)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体系;

2)以垄断大企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

3)打土豪分田地。

温铁军老师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他说二战后,能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基本实行的都是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

因为早期转移的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高劳动强度、低人权保障,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管体系,不可能搞得成。

日、韩、新加坡、台湾,都是如此,西方理论界把这套制度解读为国家资本主义。

反面教材就是印度,由于太「散装」,所以搞不动基建,无法承接产业转移,人口红利发挥不出来,也就无法全面工业化。

除了「1940 体制」,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原因还有:

1)出口导向型经济;

2)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第一次产业转移;

3)人口红利形成的比较优势;

4)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看着是不是特眼熟?

要不怎么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呢!

问题就来了,日本是怎么把崛起之路走成泡沫之路的呢?

02

工业化末期,产能过剩,就会导致资本过剩。

过剩的产业资本,又会转化为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本能,就是追逐资产,制造泡沫,抢夺存量财富。

总结一下,1985 年之后,日本经济逐渐走向泡沫化的原因有:

1)日元升值,出口受阻,实体经济遭受打击,开厂不容易赚到钱了;

2)石油危机结束后,宏观经济低通胀,意味着可以超发货币;

3)日本央行果然持续下调利率,投放大量货币,金融资产价格疯涨;

4)人类愚蠢的从众心理,越涨越买。

PS:《千与千寻》中,宫崎骏用千寻暴食而变成猪的父母,内涵了泡沫时期贪婪的日本人。

简而言之,银行在大放水,存款利率极低,大家都把大把的钞票,拿在手上,然而投资实业又不赚钱,这时候你会干嘛?

肯定是去炒房炒股,对吧?

当时的日本人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大家就一起,快乐地把泡沫炒了起来,很多人一夜暴富。

03

钱来得太容易,生活就变得奢靡。

当时的日本到处是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景象,到处都是高尔夫球场,豪车在大街上成群结队……

当时的日本社会流行吃金,什么金箔乌冬面,金箔寿司卷充斥着各种高档餐厅,那玩意儿又没味道,吃多了还对身体不好,你说他们图啥?

还不是图炫富?

他们还炫到了国外——全世界到处是买买买的日本人。

做企业的也很豪横,特别是金融地产等飞速膨胀的行业,为了抢夺人才,甚至连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就敢开出预付半年工资的条件……

既然泡沫时期这么好,为什么要刺破?

04

首先,泡沫时代是不是真的好?

有人说,那当然是好了,简直富到流油,不然日本人怀念个什么劲呢?

我们讲信息茧房,说的是,一个事儿你经常听到的是单一方面的描述,时间一长,你就会认为那是事情的全貌。

泡沫经济的一面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和「轻轻松松一天赚一亿」,而另一面则是脱实向虚、制造业萧条,以及产业工人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

PS:1987 年的劳动节,日本共有 390 万人走上街头,举行「反解雇,反减薪」大游行

在当时,日本打工人的工作时间是全世界最长的,连欧美的竞争对手都看不下去了,说:「他们日本人太勤劳了,这对我们的企业是不公平的。」

泡沫时期的打工人,虽吃苦耐劳却赚不到钱,先富们通过炒房,不光大发横财,还推高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有个叫渡边的男人,通过贷款买房 ➠ 抵押贷款 ➠ 再买房 ➠ 再抵押再买房的循环模式,空手套白狼般地积累起天量的财富。

而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停车场的包租公而已。

在纪录片中,他意味深长地说:「那真是个好时代啊,好时代。」

这不是扯呢么?让他躺赢的时代,他会说不好?

但当时的日本人全都能参与到炒房这个大富翁游戏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炒房的游戏规则就是「先富压榨后富」——接盘者不仅面临极高的成本,还将扛下巨大的风险。

先富们炒房赚钱,而年轻人就只能望房兴叹。

那个时代的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能在媒体上抛头露面被人们看到的,无疑是「既得利益者」,但并不表示不存在「沉默的大多数」。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2020 年伊朗爆了个大新闻,很多自媒体蹭热度研究起伊朗的历史,翻出巴列维王朝时期,青年们读书聚会的照片,就说革命之前的伊朗更好。

然而,聚会趴体买奢侈品这样的照片根本描绘不了普通群众的生存状态,那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日常而已,就像一提到民国,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总是才子佳人,完全忽略掉孔乙己、祥林嫂、闰土才是民国的代表。

民国是大资本、大官僚、大地主的好时代,却是无数个闰土的坏时代。

所以泡沫时代到底是不是好时代?

这个问题要怎样回答,恐怕得看话筒在谁手里。

时代把红利发给一些人,注定要以另一些人的牺牲为代价。

日本的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书中写道:

如果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就说明社会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

80 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就属于这种情况。运用理财技术就可以不付出劳动而获得收益,或者依靠空手套白狼地开发高尔夫球场,就可以累积起庞大的资产,甚至倒买倒卖美术作品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日本人的勤劳苦干,当「勤劳致富」被人嘲笑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脱离了常识,原因很简单,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并没有增加,一些人一夜暴富,就意味着更多人跌入贫困之中。

从哪里可以看出泡沫时代,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一个好时代呢?

生育率!

1985—1990 年的泡沫时期,是日本房价狂飙突进的 5 年,而日本的年轻人,却用实际行动让日本扑街了。

国内有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是因为泡沫破裂,才滑入「失去的 30 年」的,然后生育率就低了。

由上图可知,日本新生人口的减少,贯穿了整个城镇化和房产泡沫化的过程。

而且,泡沫破裂之后,日本新生人口降低的斜率明显放缓。1994 年日本经济缓慢回升,新生人口数也稍微向上波动了一下。

可见,生存环境才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瑞士信贷的陶冬有一篇爆款文章叫《人口悬崖》,写道:

日本九十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有日元汇率急升和事后央行政策失误等一系列原因,不过最大的基本面原因在笔者看来是人口结构的逆转,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是日本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并不是泡沫破裂导致的低生育,而是城市化和泡沫导致了低生育,低生育又反过来导致房价低迷。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曾经以吃苦耐劳著称的日本人躺平了,变成了「平成废宅」;

曾经物欲膨胀纸醉金迷的日本人,却连最基础的消费欲望都在快速下降……

高房价消灭了年轻人的欲望,也消灭了日本的社会活力。

05

最值得讨论的,是日本的决策者,刺破经济泡沫的过程。

通常来说,泡沫破方式有两种:一是拖;二是戳。

反应在政策的两难抉择上,就是选长痛还是选短痛。

拖:

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住房产交易,再逆经济周期地缓慢回收流动性,温和地「去杠杆」。

好处是可控;

坏处是年轻人安居成本太高,时间越拖越长,酿成人口危机。

戳:

就是日本用过的方式,连续加息,杠杆一下就崩了。

好处是早死早投胎,能够快速进入下一轮周期;

坏处是容易背负骂名。

问题就来了,日本的决策者是不是故意戳破泡沫的?

如果是故意的,他们到底是咋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干?

有个叫 Richard Werner 的货币经济学家,写了本书,叫《日元王子》,阐述了一个非常阴谋论的观点:他认为日本央行不光亲手刺破了泡沫,甚至连泡沫本身,都是他们故意制造出来的。

你肯定想说,这不是神经病吗,但 Richard 老师却有一套很能说服人的逻辑。

阴谋论的由来

首先,日本央行有迫切的改革欲望,他认为「1940 年体制」已经变成了日本进步的阻碍。

这个不难理解,在上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漫长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破产,新自由主义成为统治世界的潮流思想,「大政府」那套,越来越不受待见。

80 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阵营频频发生危机,「自由市场」在思想界已经被拔高为「人类历史的终结」,成了无可辩驳的政治正确。

PS:我国在 1988 年也曾邀请新自由主义的扛旗人物——弗里德曼,前来指导「物价闯关」,结果搞出了个大通胀,几乎让城市经济崩盘,还好农村很稳定。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日本高层中,分化出了一批改革派,追求将「政府管制体制」改革为「自由市场体制」。

其次,央行和政府的矛盾始终千篇一律。

政府关注眼前,希望央行维持宽松,好刺激就业争取民众支持。

比如川建国在任的时候,天天对美联储骂骂咧咧,认为松得还不够。

但央行则考虑长远,希望能独立决策、维护币值稳定。

也就是说,日本央行希望脱离大藏省的控制。

知识点哈:这个大藏省,是战后日本经济部门中,最牛逼的机构,没有之一。它不光统管了日本的财政、税收,还把持了金融和监管,相当于财政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一系列和国家印钱、用钱、收钱、监管相关的部门的集合体,它还通过分配经费、审批各省年度预算方案等途径,牵制和影响其他部门的决策。

这样的大藏省,肯拱手交出「货币供给与定息权」?

日本央行所追求的改革,与其说是经济结构改革,不如说是权力结构改革,那阻力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改革派对这些道道,门儿清,于是觉得有必要发动一场危机,让愤怒的国民推动改革。

于是,这场华丽的泡沫,开始走向了它被「刺破」的命运。

(接下来会用一整节专门讲清楚日本经济泡沫是如何刺破的)

备案号:YX11mRnRW8o


.公号

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