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外交事件?
1954 年,10 年没见过熊猫的英国人忍不住了,强行赠送给了中国五只麋鹿。
然后表示:
大家都是体面人,现在你收了我们的珍稀动物麋鹿,是不是也得考虑给我们也回赠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熊猫什么的?
中国方面当即表示: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决不会亏待你的。
然后转身回赠给了英国人两只大鲵……
反正自古盲盒败家,英国人也没想着第一把就能开出「隐藏款」,咬咬牙又连续赠送给了中国两批麋鹿。
然后再次从笑容可掬的中国人手中拿到了……两只扬子鳄和两只鸳鸯。
在上个世纪冷战的大背景下,「熊猫外交」一度成为了外界观察中国外交政策的风向标。
而「熊猫外交」的背后,更是一部风雨诡谲的中国外交史。
1
1972 年 10 月 28 日,傍晚,迎着逐渐黯淡的天色,一架中国民航的专机正冒着小雨平稳地飞往东京。
飞机刚刚进入日本领空,民航驾驶舱里的雷达警报突然开始闪烁,飞行员惊讶地发现,雷达上有四个小光点正在飞速接近。
还未来及反应,四架 F-4EJ 鬼怪式战斗机已经劈开雨雾,从客机面前一掠而过,然后迅速变换队形,将民航飞机夹在了中间。
大惊失色的民航飞行员急忙打开公共通讯,还没来及自报身份,对面已经传来了战斗机飞行员快乐的声音:
我们是日本航空自卫队!
奉命护送熊猫,哦不,你机入境!
军机护航,这是只有国家元首访问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虚惊一场的民航飞行员一边骂骂咧咧地对这个超规格的欢迎仪式表示了感谢,一边满腹怀疑,这几名狂热的熊猫爱好者是不是过于兴奋听错了命令。
毕竟在国际外交史上,还没有过军机给动物护航的先例。
但是等到晚上七点,飞机在日本羽田机场降落后,民航飞行员已经确信,那几名战斗机飞行员绝对没有听错命令。
因为从飞机悬窗看去,跑道两边密密麻麻全是闪光灯,起码有 3000 多名记者正在静静等待。
要知道,半年前日本札幌冬奥会的开幕式上,现场媒体人员也没超过 3000 人。
仅就排场而言,「康康」和「兰兰」这两只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熊猫,在日本的热度已经超过了札幌冬奥会。
晚上八点,在创造了日本海关有史以来最快通关和检疫流程后,这两位中国派出的「熊猫外交大使」,终于正式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然后民航飞行员就目瞪口呆地看着所有人脸上挂着智障般的笑容,向着熊猫扑了过来。
「卡哇伊」的声音响声一片,还不时有奇装异服的人试图冲破数百警察组成的人墙,跟熊猫来个近距离接触。
出发前外交手册上写的那些「性格冷漠自持」的日本人都在哪里?
从自己进入日本开始,碰见的明明都是一些热情的神经病啊!
但让这位可怜的民航飞行员更加目瞪口呆的事情,还在后面。
1972 年 11 月 4 日,接受中国人民赠送给日本国民的一对大熊猫仪式,在东京都上野公园举行。
日本方面出席仪式的官员,光「省部级以上」就有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自由民主党干事长桥本登美三郎、外务省政务次官青木正久、东京都知事美浓部亮吉等 200 多人。
一众年过半百的政要大叔们脸上同样露着花痴般的笑容,毫无顾忌地挤挤挨挨半蹲着凑在熊猫面前,一度将上野动物园园长浅野三义挤到人群外,直到仪式开始时才发现园长被挤丢了……
等到上野公园熊猫馆正式开放后,就更夸张了。
从前一天早上六点起,上野公园门前就陆续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狂热粉」开始通宵排队。
等到正式开园时,排队人数已经超过了 5.5 万人,队尾延伸到了两公里之外的上野地铁站。
场面之热烈,只有当年国内春运通宵排火车票的盛况可以一战。
上野公园门前排队的人群
好不容易等到熊猫馆正式开馆,辛辛苦苦排了一天一夜队的 5.5 万观众里,最终也只有 1.8 万人当天见到了熊猫。
即便是这些「幸运儿」们,大多也只是「排队一整天,观看 10 秒钟」的匆匆一瞥。
即便如此,兴奋至极的日本民众依然蜂拥赶往熊猫馆。
仅 1973 年当年,就有超过 920 万人涌进上野公园,打破了日本有史以来参观展览人数的历史记录。
此后七年,上野公园熊猫馆累计接待了 3200 万观众,相当于当时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很多无缘参观熊猫的日本市民「一怒之下」,甚至将自家养的松狮犬都染成了熊猫的样子,让松狮成了 1973 年宠物店里最热销的品种。
这种狂热的氛围下,就连日本的国民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都会感慨地总结:「人生在世,连熊猫都没有看过,是非常丢脸的。」
在这两只大熊猫「君临」日本前,因为冷战大环境及意识形态差异,对于大多数普通日本人而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紧邻着自己的一个陌生的「红色巨龙之国」。
随着「熊猫热」在日本野火燎原般的蔓延,「红龙之国」一夜之间变成了「熊猫之国」。
不管日本右翼媒体再怎么卖力宣传中国人如何肮脏,如何野蛮,如何狂热地仇视日本人,依然挡不住大批日本对华友好人士开始频繁访问中国,展开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顺路」看看熊猫……
在民间交往日益频繁的基础上,两国关系在 1972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大约十年时间里,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双方先后签订了贸易、海运、渔业、航空、科技等协定以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开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援助。
从历史上来看,在当时的冷战大背景下,中日这一段「蜜月时光」堪称神奇。
这十年里的中日关系完全是积极正面的,看不到任何摩擦,是自 1931 年以来中日之间最为友好的时期。
在这一段外交传奇背后,两只大熊猫外交官功不可没。
2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的「熊猫外交」,版权所有者是「委员长夫人」宋美龄。
这位民国第一夫人,虽然从没有过任何正式的外交职务,却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华民国的外交决策。
1941 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军事战场上「四大会战」全部失利,大半国土沦丧。
政治领域里又出现了汪精卫这样的投降派,公然在南京另立汉奸政权,中华民族几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更可气的是,开战前「中美友好」调门唱得很高的美国,直到此时依然在太平洋彼岸岁月静好地「严守中立」,仿佛对日本侵华战争一无所知,照旧在跟日本政府做着「生意」。
根据美国政府自己的统计数据,仅 1937 年一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了 2.9 亿美元物资,其中 1.68 亿美元军用物资,占到了日本当年进口战略物资的 54.4%。
包括 550 万吨石油、价值 248.4 万美元的飞机,价值 1.5 亿多日元的机床等重要物质,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用来扩大军工生产。
而对于真正的「盟友」中国,则只有「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等民间组织提供了有限的药品、食物等援助。
本来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穷困的农业国,没有钱像日本一样去跟「岁月静好」的美国人进行交易。
随着东南半壁的沦陷,中华民国本来就薄弱的自建工业体系更是几近崩溃,别说是枪炮武器,就连打针用的注射器、抄文件的复写纸等最基本的工作物资,都要仰仗进口。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状态,除了自己每天「一块面包一杯清水」地号召全国人民节约抗战外,只能不断地催促号称国外「有路子」的夫人宋美龄,希望她能想想办法争取一点外援。
1941 年 9 月,被蒋介石的催促烦得不行的宋美龄终于灵光一现,告诉蒋介石:「只要三句话,美国人心甘情愿为我花 8 个亿!」
第一句话:我昨天听广播,听说你们美国本土目前仅有的一只大熊猫死了。
第二句话:为了感谢「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对中国抗日军民的援助,我们愿意再赠送你们两只大熊猫。
第三句话:只要美国人民愿意继续支持中国军民抗战,我们今后愿意赠送给你们更多大熊猫!
三句话说完,大直男蒋介石当即表示了质疑。
首先,欧美国家本来是没有大熊猫的,他们所有的大熊猫及标本都是在中国盗猎走私而来的。
尤其是美国那只去世的大熊猫「潘多拉」,其实是一名叫作露丝·哈克纳斯的美国姑娘 1937 年在中国非法捕捉,然后贿赂海关官员,以「狗一只」的出口许可带回美国的。
将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带到美国的露丝·哈克利斯
当这只大熊猫作为第一只出现在中国本土外的活体大熊猫,在芝加哥市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展出后,深感「有辱国格」的蒋介石特意在 1939 年颁布了严禁外国人在华捕杀及外运大熊猫的政令。
眼下这只被偷运出去的大熊猫刚死,我们就立即上赶着再给人家送一对过去,这个殷勤献得也有点太露骨。
更何况,蒋介石年轻时也算是走过南,闯过北,东洋喝过洋墨水的人,只听说有美女倾城倾国的,从没听说过怪模怪样的动物也能让别人如痴如醉犯迷糊的。
别到时候大熊猫送了,物资没来。
我蒋介石已经没有了头发,不能再丢脸了。
面对质疑,宋美龄不慌不忙地开始引经据典:「熊猫外交」并非是你我首创,其实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就有过先例。
公元 685 年,当时执政的武则天给访唐的日本使者的礼物清单中,就有「白熊两只,熊皮七十张」的记载。
古代所谓的「白熊」,就是大熊猫!
人家武则天那时候作为天字第一号强国领导人,都能给小国日本送熊猫,我们现在兵疲民困,反过头来给强国送几个熊猫,有什么丢脸的?
外交嘛,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就行,不寒掺。
为了增强说服效果,宋美龄还特意将蒋介石拉到了广播前,一字一句地给蒋介石翻译了美国民众纷纷前往动物园送别跟悼念「潘多拉」的新闻。
直男的质疑在自己的女神面前,总是片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宋美龄的引经据典打消了蒋介石「始作俑者」的道德负担,通过新闻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奇怪的动物在美国巨大的影响力。
什么「保护国家珍稀动物」,起码要先有国家,才谈得上保护,只要大熊猫能换来扎扎实实的美国援助,让前线将士少流血,我蒋公的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1941 年 9 月 15 日,中华民国政府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的名义,向「美国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表示:
「美国热心人士赠送之药物及其他物质,每日有之,日以继夜,不绝内运。中国方面凡举伤兵灾民难童,无不受其赐……中国为表示感谢此种友谊期间,特将新获之熊猫相赠,仍望美国友人能继续援助。」
美国政府在得知中国将赠送熊猫的消息后,果然表现得非常兴奋,9 月 23 日即派美国动物学家学会会长亲自飞往重庆,接收大熊猫。
说是「新获」,其实是现逮。
大熊猫经过外国盗猎者长达一百多年的滥捕滥杀,即便在当时也已经变得非常罕见,民国政府专门组织的猎队,直到 10 月底才终于在喜马拉雅山麓成功捕捉到了两只大熊猫。
11 月 14 日,宋美龄、宋霭龄两姐妹专门护送熊猫从香港经马尼拉、夏威夷,直到 12 月 30 日才抵达纽约,算是给了美国人民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运载大熊猫的船只在途径夏威夷时,还曾经与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日本军舰擦肩而过。
这个巧合经过宋美龄在美国演讲时的大力渲染,立刻在美国民众心目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同样是东亚国家,在中国人给我们送来熊猫时,日本人给我们送来的却是炸弹。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太一目了然了!
于是掌声雷动,鲜花与眼泪齐飞,宋美龄的「熊猫外交」看上去在美国取得了重大成功。
但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心人认真算了算经济账,发现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总援助总额达到了 506 亿美元,英国拿到了其中的 60%,苏联拿到了 22%,搭上了两只熊猫跟蒋公面子的中国,也只拿到了可怜的 1.6%。
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公道不在人心,胜负在乎实力。
宋美龄指望靠两只大熊猫、几段演讲就能让美国人善心大发、慷慨解囊的想法,只能说过于天真幼稚了。
民国版的「熊猫外交」,除了让宋美龄姐妹在美国名声大噪外,最终演变成了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升级版本。
3
有了宋美龄的前车之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通过珍稀动物尤其是熊猫来开展外交活动,始终表现得非常谨慎。
英国二战时曾经力捧出了一只传奇熊猫「明」(Ming),这位老哥在德国空军没日没夜的狂轰滥炸下,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把英国人大难临头还能严守镇定的贵族气节表现了个淋漓尽致,几乎成为了当时伦敦民众的精神图腾。
丘吉尔在伦敦大轰炸最严酷的时候就曾在广播中公开呼吁:一只熊猫都能挺过去,我们勇敢的英国人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
所以当明(Ming)在二战末期去世后,作为「西方国家」的英国虽然嘴上将防范新中国喊得山响,内心却一直期待着能够通过外交途径重新获得一只熊猫。
到了 1954 年,已经十年没见过熊猫的英国人终于按奈不住,采用了一个很「英国」的闷骚方式主动出击:不管三七二十,强行赠送给了中国五只麋鹿。
然后表示大家都是体面人,现在你收了我们的珍稀动物麋鹿,是不是也得考虑给我们也回赠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熊猫什么的?
中国方面当即表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决不会亏待你的。
然后转身回赠给了英国人两只大鲵……
反正自古盲盒败家,英国人也没想着第一把就能开出「隐藏款」,咬咬牙又连续赠送给了中国两批麋鹿。
然后再次从笑容可掬的中国人手中拿到了……两只扬子鳄和两只鸳鸯。
就在准备再送第四次麋鹿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59 年出台了《关于我国珍贵动物出口问题的规定》,里面光一类珍稀动物就列出了 40 多种。
面对着密密麻麻的珍稀动物目录,英国人沉默了。
我大英贵族脸皮再厚,也不至于厚到准备连送 40 多次麋鹿吧?
于是只能默默给中国的地大物博点个赞,就此放弃了靠抽盲盒获得大熊猫的想法。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苏联老大哥在帮助中国建设了完整的一线城市动物园体系后,也屡次要求中国用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交换苏联的白熊、棕熊、雪豹等特色动物,表示之前国民党的「美爹」有的,我这个老大哥也得有。
但这个还真没有。
所有交换要求都被中国以「没有合适的待选动物」为由委婉拒绝了。
直到 1956 年 9 月,随着全球冷战氛围的日渐浓烈,「外交一边倒」已经成为了新中国想要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而此时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物园受米邱林自然学说的影响,都跟老大哥一样患上了「盲盒狂热症」,想法设法要把各大洲的标志性动物「集齐全套」才过瘾。
在这种背景下,互相赠送能够代表本国地域特色的动物一时间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表示彼此关系「够铁」的证明,不但苏联屡次抱怨「你中国现在对老大哥,就是不如过去国民党对美爹亲」,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请求交换熊猫遭拒后也纷纷吐槽,觉得中国老铁你这是把我当外人啊!
在现实压力下,中国在 1956 年 9 月决定继续开展「熊猫外交」,并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准则:
一、中国的珍稀动物只能交换,不能赠予;
二、对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交换要求, 交换品种可以是最高等级的大熊猫,但这种交换只能用于可能对外交产生重大影响的「攻坚战」;
三、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换要求,只能是先接受国外赠送的动物,然后回赠以等次更低的动物,但要保证动物总体价值大体相当。
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跟原则后,中国在 195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40 周年前夕,终于答应了访华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请求,以「国礼」的形式向苏联赠送了两只大熊猫「平平」和「啧啧」,换取苏联的斑蝾螈、黑天鹅跟绒鼠等特色动物。
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可把老大哥高兴坏了,特意安排这两只大熊猫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开幕式上来了个闪亮登场,逢人就问人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看见我熊猫没!
中国老铁送的!
我们苏联也有熊猫啦哈哈哈哈!
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从 1952 年开始实施了一项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 156 个项目进行援建的「156 计划」。
这项计划总援助额高达 100 亿卢布,占了当时苏联国内 GDP 的 7% 左右,即便对苏联而言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所以到 1956 年其实已经有了逐渐「烂尾」的迹象。
但现在熊猫 BUFF 一加,老大哥本来吧唧掉在地上的脸,感觉一下又被捡了回来,满脸写着高兴,浑身充满了干劲,硬是咬着牙在 1958 年完成了「156 计划」中的大多数项目,几年时间让新中国的工业水平从零基础一下跨越到了日本 1937 年的水平,达到二战前欧洲国家的底线。
小试牛刀,效果不错。
中国这才乍起胆子开始在对外交往中使用「熊猫战术」,在当时冷战的大背景下,「熊猫外交」甚至一度成为了外界观察中国外交政策的风向标。
比如中朝两国在度过了抗美援朝的「蜜月期」后,随着朝鲜国内不断清洗「延安派」高级干部,关系开始趋于紧张,中国甚至一度通过外交渠道对朝鲜劳动党的某些做法进行了尖锐批评,引发了欧美国家「中朝关系已经破裂」的猜想,韩国在韩朝边境线上也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猜疑,中国果断祭出了大招——换熊猫:用两只熊猫「凌凌」跟「三星」换取了朝鲜包括朝鲜豹、丹顶鹤、猞猁在内的 45 种共 168 只动物。
熊猫一出,谁与争锋?
有关中朝关系的种种猜疑顿时烟消云散,法国媒体酸溜溜地表示:
「虽然我们根本不相信中朝关系毫无问题,但是中国居然送给朝鲜熊猫哎!」
4
好不容易安抚了朝鲜小兄弟,没想到老大哥又暴走了。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完全继承了赫鲁晓夫拳打南斯拉夫,脚踢匈牙利的「光荣传统」,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先是直接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强行打断了「布拉格之春」,接着又不断对中国吹胡子瞪眼,指手画脚。
郭德纲老师说的好,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又不尊重我,我依旧尊重你;你老是不尊重我,我弄死你。
1969 年,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连续爆发武装冲突。
虽然战场上没吃亏,但是眼见着苏联沿着边境线陈兵百万虎视眈眈,心里还是有点膈应。
在现实的压力下,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国外交官们突然发现,中国外交官在自己的视野里「出现」了。
要知道,在经过了 20 多年的外交博弈后,当时的中美两国外交官已经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为避免尴尬,两国外交人员在重要外交场合基本不同框出现。
即便机缘巧合之下,两国外交官碰面了,中国外交官也会立即采取规避措施,以至于曾经出现过中国外交官在前面疾走,美国外交官在后面追了几百米都没搭上话的奇景。
但从 1969 年 11 月开始,以往总是对美国「单方面隐身」的中国外交官们突然开始不再避讳与美国外交人员接触了。
仅 1970 年 1 月到 3 月,美方统计的两国外交人员直接接触就有百余次之多。
这种反常现象并没有引起美国外交部门太多的重视,只是草草地向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提交了一份报告,想当然地认为「中方的目的仅在于以中美缓和的表象刺激苏联人」。
但尼克松却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似乎即将到来。
当时的国际局势是,苏联不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窝里横」,暴打资本主义一样毫不手软,瞅准了美国身陷「越战」泥潭的机会,在欧洲同样是大兵压境咄咄逼人,搞得所有北约国家都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生怕一个不留神第二天早上睡醒就得学俄语。
在尼克松看来,国家外交事务从来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在同样体验了苏联钢铁洪流压境的紧张刺激之后,全世界已经找不到一个可靠盟友的中国就此改换门庭投入美国怀抱,是很合理,也很符合逻辑的。
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同美国结盟,作为第三方来对苏联进行牵制,那无疑将是美国在冷战中获取战略优势的重要转折。
在现实利益面前,什么「主义」都是虚的。
1970 年 10 月,作为美国历史上有名「不要脸」的总统,尼克松主动穿越「冷战」铁幕,通过即将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向中国传达了「两国可以在未来建立更密切关系」的友善信息。
没想到的是,美国主动凑上来的热脸狠狠地挨了新中国一记冷耳光。
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外交部明确答复:只有在美国率先从台湾撤军、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跟美国建立直接联系。
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决,让尼克松恍惚间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正在被苏联重兵压境的国家领导人。
还没来得及沮丧,另一条私人渠道却为尼克松带来了好消息:
在中国 1970 年的国庆大典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被特别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在随后的采访中,毛泽东更是直截了当的让斯诺给尼克松带话:
「只要尼克松愿意来中国,他就愿意跟尼克松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拒绝了,但又似乎没有完全拒绝。
几乎同一时间,中方领导人向美方传递了两条看上去几乎完全矛盾的信息,让尼克松沉浸式地感受了一下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尼克松看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立即同意就意味着拒绝。但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对于中方的反常回应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在他看来,大家平时都很忙,一个成年人如果愿意特意空出时间来回应你,那其实就已经证明是对你有「意思」了。
恢复中美外交人员的直接接触,通过记者向美国总统发出邀请,表明中国领导人其实是愿意同美国缓和关系的,并且在他们看来本方已经做出了实际行动,接下来要观察的是尼克松是否真心想缓和同中国的关系了。
中国的老一辈领导人都是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要想真正获得他们的信任,单纯耍嘴皮子没用,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让中国人看到美方的善意。
一句话,他们根本不会在乎你说什么,而更看重你实际做了什么。
其实也难怪尼克松脑子转不过弯来。
自二战结束以来,作为整个西方社会当仁不让的「民主灯塔」,任何收到美国善意的国家从来都是「纳头便拜」,尼克松真没想到跟看似已经无路可走的中国交朋友,居然自己还得先纳「投名状」!
虽然有些恼怒,但是对中国「遏制但不孤立」是尼克松从 1968 年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时就一直鼓吹的「从长远的观点」,总不至于受到一点挫折就半途而废。
反正就是纳「投名状」嘛,这一套美国也熟,转身就扭住了身边的「台湾盟友」:老乡,可否借你的脑袋领个军功?
反正你们在选择成为美国盟友的那一刻,就应该有为美国利益牺牲自己的觉悟!
在尼克松的指示下,基辛格绕开国务院,开始调整美军在台湾海峡的巡防政策,第七舰队下辖的两艘驱逐舰不再定期巡逻台海,改为不定期巡弋。
「先干为敬」之后,尼克松再次向中国传递口信,表示愿意到北京同中国领导人认真商谈,并提议由他的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作为特使,先期到北京准备。
果然,在验过「投名状」之后,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向积极,以口信的方式正式答复美国政府,表示原则同意尼克松访华。
据基辛格回忆,当他把这个口信转达给尼克松时,他兴奋地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总统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1971 年 7 月 9 日,在经过漫长而周密的筹划后,基辛格借道巴基斯坦秘密出访中国,进行了两国历史上首次高规格的直接对话。
7 月 15 日,在基辛格离开北京四天后,两国政府同时公布了基辛格访华的消息,以及一份由周恩来亲自修改过的公告: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 1972 年 5 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5
这条短短的公告一出,整个世界目瞪口呆。
美国的盟友们纷纷召见美国驻本国大使,指责美方办事不地道,如此重要的外交动作事先居然完全没有跟自己通气,日本甚至恼羞成怒的直接撤换了驻美大使。
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美国国内。
在美国国会的政客们眼中,能做我大美利坚的狗就是其他国家最大的荣幸了,中国居然还敢跟他们谈条件?
这简直是美国的奇耻大辱!
更何况要单方面改变跟中国的外交关系,要经过国会、国务院、资政院、外交委员会、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层层批准才能施行,而你尼克松在跟中国进行外交沟通时,居然连一份许可都没有,我是说连一份都没有!
民意汹涌之下,这次被美国媒体评价为「过于鲁莽」的外交行动,直接影响到了尼克松中期选举的选情。
不但国会中不断有人提议对尼克松发起弹劾,甚至就连尼克松所在的共和党内部都在讨论他是否还适合继续担任美国总统。
但此时尼克松已经骑虎难下了。
向前一步,尼克松就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出访中国的美国总统,自己的名字将永载史册。
退后一步放弃访华,等于彻彻底底的「涮了」中国一次,好不容易同中国建立起来的外交渠道将有可能彻底关闭。
这意味着自己上台时制定的外交政策将彻底破产,自己的政治生命也有可能会进入倒计时。
困境之下,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来解困。
作为「社会人」的尼克松选择了拜访政坛历任大佬,作为「读书人」的基辛格则选择一头扎进史料堆中寻找出路。
在美国不多的关于中国的记忆中,一件三十年前的旧闻被政坛大佬们跟史料典籍反复提及,逐渐引起了尼克松的兴趣:宋美龄的那次「熊猫外交」。
尽管从政治跟经济效果上来说,宋美龄的那次外交尝试是失败的,但是从文化宣传角度来说,那两只大熊猫的来访确实让很多对美国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的「传统」美国人对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在 1953 年流落在西方世界的最后一只熊猫「美兰」(Mei-Lan)去世后,美国民间对于重新获取熊猫的热情其实始终非常高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芝加哥动物园曾先后三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部分民间组织还尝试过通过对华友好的第三方国家中转,将大熊猫带回美国。
但在当时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国会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强制要求所有共产主义国家的出口,不论是直运还是通过第三方转运,不论是物品还是动物,一律不得进入美国境内。
为此,《纽约时报》还曾经愤怒抨击,说美国政府对于意识形态的壁垒是如此的没有自信,以至于竟然担心一只熊猫打破坚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尼克松的访华之路能够冲破阻碍,为西方社会重新带回大熊猫,无疑将会极大的缓解尼克松政府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
谨慎起见,这次尼克松先找了自己的铁杆盟友英国探了探口风:据悉,尼克松已经确定访华行程,并承诺一步发展中美政治关系,为此中方表示极大欢迎,很有可能会赠送美国大熊猫作为友谊象征。请问英国对此有何看法?
英国表示大哥我座机信号不好,前半段没听清,但要是你真的获得了大熊猫,能租给我两年吗?
尼克松又打电话给日本:中国方面已经跟我敲定访问行程,我们将同中方探讨大熊猫赠与、中国重返联合国及台湾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请问日本……
日本的反应果然比英国大得多,话才听了一半就拍案而起:大哥你别说了!我就问一句,等你从中国返回后,我们日本能不能接着去跟中方探讨大熊猫赠与的问题?
眼看盟友们都是这个态度,尼克松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回头就开始拿盟友们的话反过来说服国会的保守派议员们:我们承担不起永远把中国留在各国大家庭之外的代价。
你看今天我只不过拿大熊猫小小的试探了一下,我们几乎所有的盟友就都动摇了。万一明天中国真的拿着大熊猫或者其他利益跟欧洲或日本进行交换,那么美国的整个外交政策都将陷入被动!
基辛格也开始积极配合尼克松发动舆论战,四处宣传「国会的战争狂因为特有的恐惧症,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人世间的美好,比如大熊猫」。
眼看着舆论风向开始,尼克松所担忧的「欧美日本可能率先外交转向」的可能性又确实存在,美国国会终于不情不愿地默认了尼克松的访华之旅。
一场秘密外交引起的政治危机就此趋缓,但尼克松跟基辛格却一点都没感到轻松,因为他们依然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
眼下的情况就好比是请人吃火锅,请柬已经发出,碗筷已经摆好,甚至连酒足饭饱后的代驾司机都已经提前约好了,就是完全不清楚火锅到底什么时候到……
尼克松跟基辛格根本就不确定中国会不会赠送给他们大熊猫!
6
倒不是说这两个人有意要开「空头支票」。
作为「中国通」的基辛格并非「大嘤帝国」那种只知道赌盲盒的外行,早就知道新中国在外交中有「中国的珍稀动物只能交换,不能赠予,且对资本主义国家只能回赠低等次动物」的基本原则。
鉴于中美两国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美国首先赠送给中国珍稀动物肯定不符合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指望中国主动赠送大熊猫给美国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基辛格只能寄希望于通过不断的外交暗示,让中国人明白尼克松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无奈中国人就是死活不接这个茬……
早在 1970 年 10 月第二次访问中国时,基辛格就曾经在闲谈中「无意」透露过尼克松夫人帕特·尼克松是一个熊猫迷,还向中方外交人员出示过一张帕特夫人手持大熊猫玩偶的照片。
但中方人员只是惊叹于基辛格居然会随身携带自己上司老婆的单身照,似乎根本没注意到照片中大熊猫才应该是主角。
在尼克松访华前夕,基辛格又再次指示先遣小组成员向中方接待人员表示:「美国人民太喜欢熊猫了,帕特夫人来中国前做的梦都是美国重新拥有了一只讨人喜欢的大熊猫……」
中方负责筹备礼品的人员恍然大悟地点点头,然后雷厉风行的在尼克松访华行程中为尼克松夫人安排了一次北京动物园熊猫馆的参观。
基辛格毫不气馁,在 2 月 22 日尼克松夫人在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让帕特夫人充分表现出了对大熊猫超乎寻常的喜爱。
整个参观过程中帕特夫人不仅亲自为大熊猫拍照,喂它们吃东西,在临走时还特意将行程延后了近二十分钟,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依依不舍。
尼克松夫妇参观熊猫馆
但中方外交人员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虽然期待中的「火锅」似乎永远也不会被端上餐桌,访华期间的尼克松依然以一名成熟政治家的姿态,对美国将从台湾撤出三分之二的军队,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等重大原则问题向中方进行了承诺。
只不过没有了大熊猫这个光鲜亮丽引人注目的「幌子」,尼克松和基辛格这种信誓旦旦的口头承诺和表态,终究难以获得国内官僚机构的支持和国会立法机构的认可,今后的中美关系正常化之路可能依然极不平坦。
转折出现在了尼克松离开中国前的答谢晚宴上。
看着宴会上有些闷闷不乐的尼克松夫人,负责接待的周恩来总理转身拿了一盒熊猫牌香烟问帕特夫人:「喜欢吗?」
帕特夫人礼貌的摇了摇头说:「不吸烟」。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指着烟盒上的熊猫说图案又问了一次:
「喜欢这个吗?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
话音未落,帕特夫人已经在惊喜的拍打着尼克松叫道:
「天哪!你听到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眼看着笑颜如花的帕特夫人,尼克松、基辛格跟周恩来总理在这一刻同时露出了如释重负般的笑容。
1972 年 2 月 28 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在联合公报中,美方郑重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 年 4 月 16 日,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 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两只熊猫在美国公开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 2 万人排队参观,1972 年因此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
在尼克松访华「冲击波」的震荡之下,从 1972 年开始,整个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台湾当局断交、然后领导人排队访华「领取」大熊猫的热潮。
1972 年 9 月 25 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举行建交谈判,中国政府将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赠给了日本人民。
1973 年 9 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
1974 年 9 月 14 日,中国同英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
1978 年 6 月 16 日,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第一次访华,中国政府赠送大熊猫「强强」和「绍绍」。
1980 年 11 月 5 日,西德总理施密特访华,中国政府赠送大熊猫「宝宝」和「天天」。
从 1972 年到 1982 年,中国先后向传统「资本主义国家」赠送了 16 只大熊猫。
作为天生的「亲善大使」,大熊猫所具有的亲和力以最快速度消弭了冷战爆发以来中国同西方世界间的误解和敌意,给中国在「后冷战时期」重塑国家形象,调整外交政策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1982 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外交使节的时代至此结束。
1992 年,作为新中国熊猫外交的「代表熊猫」,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赠送给尼克松夫人的大熊猫「玲玲」去世,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瑞士总部第一次下半旗致哀。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和 BBC 等欧美主流媒体的标题写的分明:
熊猫外交使节去世。备案号:YX11VXn1j5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