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希腊愿意让“瓦良格”到达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瓦良格」号到达中国的曲折历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辽宁号」航空母舰,对于国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这艘航母的前身,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很多人并不清楚。
坊间一直流传的说法是政府委托香港商人从乌克兰竞拍购买,网上大多数文章也是这样叙述的。
然而真正的情况远非如此。
购入「瓦良格」号的背后,有敲诈,有阴谋,也有背叛。
有人借此招摇撞骗,也有人为此含冤蒙屈。
现在我们通过已公开的真实资料还原史实,揭秘当时这艘「国之重器」究竟遇到了哪些跌宕起伏,又一波三折的「购入」过程。
1、失控的 2.3 亿人民币
1999 年的春节,北京城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唯独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感觉格外阴郁寒冷,心里满是焦虑不安,因为他管理的公司有一大笔钱面临着失控的风险,数额高达 2.3 亿人民币!
这笔钱既不是投资某项工程,也不是借给某个公司,而是用来干一件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大事:买航母。
对于搞金融的人来说,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对资金不能把控。
节后一上班,邵淳就抓起办公室的电话气吼吼地说:「去催徐增平,看看他给乌克兰汇了多少钱。我要看徐增平给乌克兰汇款的底单,我怀疑他把买航母的钱挪用了!」
邵淳口里的徐增平,是一名原籍山东的香港商人,当时 47 岁,在大陆当过兵,1988 年移居香港开始做生意。
徐增平曾信誓旦旦地保证,拿到 2.3 亿就能买回一艘航母。而今钱给了,航母却没了下文,这让邵淳非常恼火。
巨款握在这个不讲诚信的人手里,操纵权也在他手上,可他却不如实向邵淳提供情况,搞得邵淳很被动,越来越感觉自己是被骗了。
2.3 亿巨款怕是要打水漂!
更要命的是,买航母这件事完全是邵淳的个人决定,没有经过公司领导集体讨论,公司高层领导没一个人知道。如果钱没了,船也没了,邵淳轻则被开除,重则要坐大牢。
2、香港商人与航空母舰
想要说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从邵淳与徐增平的相识说起。
邵淳是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商业精英,他深知海军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甲午海战旧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了新中国,中国海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就在两个月前,印尼发生排华事件,短短三天里,近 1200 名华人遇难,上百名华人妇女遭到强暴。
邵淳感叹:中国要是能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该多好啊。有了航母,中国人的腰杆子就硬,可以震慑印尼暴徒,保护华侨。
不成想,这个机会让他给遇上了。
他偶然听朋友说起,有个港商中标购买了乌克兰航母「瓦良格」号,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个港商资金吃紧,希望在内地寻求资金支持继续推动这个购舰项目,邵淳便起了兴趣。
乌克兰有意出售「瓦良格」舰的事情,早在 5 年前,邵淳就从《舰船知识》杂志上有所了解。
或许是这份爱国心,航母情,最终让上天把「瓦良格」号项目摆在了他面前。
1998 年 7 月的一天,北京一家普通的民营公司内弥漫着试探、博弈与猜疑。
邵淳正在与一个衣着体面气度不俗的香港商人会谈,这个港商就是中标购买了「瓦良格」的港商——徐增平。
徐增平一张嘴就是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之类的豪言壮语。
邵淳是证券界翘楚公司的一把手,并不容易被忽悠。他见徐增平各种戴高帽说空话,干脆单刀直入:「重要性我都知道,这个船我听说过。但是为什么要你来办这个事?」
徐增平解释道:「买航母这是个秘密的事情,不能公开买,不能以国家的名义买。要以国家的名义买,那就贵了,我们作为小公司,名义上就是买回来放澳门当赌船,这是小生意。乌克兰现在反正卖不出去,我们买就比较便宜。这叫『国家行为,民间操作』。」
邵淳紧接着又问:「那你买多少钱?」
徐增平得意洋洋地说:「2000 万美元。」
邵淳很意外:「2000 万美元?」
徐增平坚定地说:「是的,2000 万美元。」
但邵淳马上对这个极低的售价提出了质疑:「美国『尼米兹』号公开报价 33 亿美元,就说人家个头大 9 万吨,你这个个头小 6 万吨,人家是新的,你这个还没造完,那卖 6 个亿行不行,卖 3 个亿行不行,你这 2000 万美元是不是差得有点儿大啊?」
徐增平听闻倍感吃惊,没想到他碰到的是个明白人。
邵淳又问:「这个事既然是利国利军的大好事,为什么国家不出面来买,2000 万美元对于国家来说,那叫事吗。这事怎么轮到你们来办?」
徐增平解释:「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密,不让国外情报机构觉察,购船过程和资金来源必须由民间公司出面。只有通过我们这样的不起眼儿的公司,偷天换日给它弄过来。船到之后,国家自然会接手。到时候也不会亏了咱们。」
邵淳接着又问:「那你有没有红头文件啊?」
徐增平没有正面回复,而是转移话题。
此事属于高度机密,不过前期只能以海上娱乐城项目运作。先放在澳门,时机成熟时军队会接手的。现在的困难是资金紧缺,时间很紧,一旦资金不到位,造成与乌克兰方面的合同违约,担心航母落入印度、台湾之手。
最后,徐增平油滑地说:「别看这个船是花 2000 万美元拍下来的,实际上还要打点各方关系,要多花不少钱。现在正准备办理澳门方面的的批文、进口许可证等,因此急需人民币两千万元。希望你们能考虑,先以借款形式支持一下,待办完航母项目前期手续后,再谈下一步的合作。如果你们不想参与后期运作,我可以按时归还借款。」
邵淳此时的心情有些矛盾,内心希望徐增平的话是真的,毕竟他太希望中国有自己的航母了,但是空口无凭,徐增平的话让他半信半疑。
邵淳疑惑地问:「你怎么证实这个事啊?」
徐增平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有投标的文件,我们已经搞定了。这个事情很敏感,机会也难得,是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一开始我也不敢接,既然接了,就得做好。现在资金有点缺口,也不多,就两千万元人民币,看你能不能帮帮?过了年就能回来,我就用半年左右。」
邵淳心里思考了片刻:钱倒不多,时间也不长。于是说:「你把中标文件拿来,我先看看文件吧!」
徐增平见有戏,赶紧说:「文件在香港,需要的话我回香港去拿。」
第一次见面,就这样结束了。
90 年代中期,乌克兰决定出售完工近 70% 的瓦良格号
3、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一周之后,徐增平还真把中标文件给邵淳送来了。
文件一共有十几份,一套俄文版,一套英文版,还有一套中文版的非正式文件,是香港的翻译公司翻译的。
邵淳将文件摊在桌子上一页一页地仔细看,第一感觉是:很正规,不像是假的。
这里有个细节,邵淳学过八年俄文,他看出来其中两份文件虽然看着像是俄语,其实是乌克兰语,因为两者仅在个别字母上有区别。
当时俄文文件作假很难,乌克兰文就更难,所以邵淳断定徐增平买航母这事是真实的,而且成交价的确只要 2000 万美元。
邵淳此时激动了,如果这件大事自己可以出一份力,就能提高国防力量。
但是这件事要怎么运作呢?
华夏证券是国企,不能直接把钱借给徐增平,不然这事又变成了「以国家名义」。而且向外借款需要通过董事会,这事知道的人就多了不利于保密,董事会也不一定会同意。
于是他找来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吴宇。
找他原因有三:第一,他是部队家庭出身,政治上可靠;第二,他掌控的隆泰源公司是华夏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有钱;第三,让隆泰源向外借款可以不经董事会讨论,以达到「保密」的目的。
然而邵淳还是对于这个刚刚认识的港商徐增平不放心。出于谨慎,邵淳表示钱不能直接借给徐增平,万一真打了眼就麻烦了。
他决定将钱借给这件事的牵线人,也就是介绍徐增平和邵淳认识的人的公司,再由这家公司转给徐增平,这样邵淳和牵线人是借贷关系,牵线人也会帮着邵淳来监督徐增平的资金使用情况,万一出事追债也好追。
一切都谈妥之后,在 8 月底的时候,徐增平顺利收到两千万人民币借款。
4、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不对劲
两千万人民币,对于当时年利润接近 10 个亿的华夏证券来说,真算不上什么。以至于邵淳当时既没有要利息,也没有要任何抵押,反正就半年,反正支持的是国家需要的,自己喜欢的事业。更重要的是当时他正忙于华夏内部整顿,没有太多精力管这事。
然而事情并没有邵淳想象得那么简单。
九月初,徐增平又与邵淳见面,上来先是一顿忽悠,说「上级领导」对华夏借款很满意,希望继续给予支持,将航母拖回来,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嘛……
想再借六千万人民币。
这让邵淳心生不快,你想要八千万为什么不一次说清楚啊。
但是如果不借,这航母可能就真没了,损失两千万人民币是小,损失航母那就太可惜了。
徐增平见邵淳的态度不积极,就解释说,原来计划得挺好,结果赶上香港金融风暴,别人欠我的钱收不回来了。怎么办?乌克兰那边的钱还得付啊!希望能帮帮忙,周转一下。
邵淳沉思不语。
徐增平看出邵淳犹豫不决,赶忙对他说:「邵总,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
邵淳一听这话,就试探地问:「你们可以给什么条件?」
徐增平赶紧接话:「知道你不缺钱,就不说钱的事了。我可以通过关系给你办一个单程签证。」
邵淳很疑惑:「办一个「单程」干什么呀?」
徐增平暗示道:「将来有什么情况,你需要出去,随时就可以走。」
一听这话,邵淳的脸瞬间沉了下来了,厉声说道:「我能有什么事?我不想到国外去,到国外我活都没法活。特别是这个船,本身是好事,有什么必要?如果非要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要求你们专款专用,把项目赶紧完成,尽快把船拖回来,把钱还给我们。」
多亏了当时邵淳没有要那个单程签证,如果真要了,事情发展到后来他就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邵淳此时的心情很矛盾:他现在已经对徐增平心生反感,感觉到这个人「满嘴跑火车」,不老实。
可又一想:万一他真的就缺这六千万呢?也许再支持他一下,事情就办成了。
对于邵淳来说,他太想把那个「瓦良格」号航母买回来了!不过现在必须更慎重。他继续问道:「六千万,不是个小数目,你用什么做抵押?」
徐增平回答:「我没有什么可以做抵押。我在澳门成立了一个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你们可以占有这个公司的股份。」
邵淳觉得,这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借六千万人民币给他,共计八千万人民币,不到 1000 万美元,澳门创律公司的资产就是这个 2000 万美元的「瓦良格」。
想到这里,他说:「如果这样的话,八千万人民币,占公司一半的股份了。」
徐增平说:「我们占 51%,你们占 49%,怎么样?」
邵淳觉得可以,答应再借六千万元人民币支持这个项目。
徐增平的手段,不只是又从邵淳那里借出了钱,他还在股份上打起了小算盘。
没过几天,他又提出以八千万持有澳门创律 49% 的股份太多了。虽然航母的价值是 2000 万美元,但是从黑海到中国还需要拖船费停泊费、过海峡费、物资供应费等等费用。
最后他狮子大开口,将澳门创律的总资产估值定为 1.2 亿美元,其目的还是想让邵淳继续往这个项目上扔钱。
好家伙,这谁受得了,就算以上费用加起来也不可能溢价 6 倍啊!
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双方最终确认澳门创律的总资产估值为 6000 万美元,牵线人公司股份占比 49%,可以简单理解为替华夏代持,应出资 2940 万美元(包括已经借款的六千万人民币)。
可是谁都不知道,徐增平是个妥妥的博弈「高手」,他其实连航母的购买合同都没签,只花了 200 万美元做定金。
在航母还没离开乌克兰时,他就开始赚钱了。
被蒙在鼓里的邵淳认为,6000 万美元相当于美国「尼米兹」航母 5% 的价格,还是划算的,只要把事情搞成,把船拖回来就行。
不成想,他已经陷入了徐增平设下的陷阱里。
瓦良格号与当时最大的航母尼米兹号大小对比示意图
5、没有红头文件,也没有国家行为
9 月底,邵淳、吴宇,应徐增平之邀,到香港参加创律公司成立 10 周年纪念活动,这一次邵淳可是大开眼界。
公司设在香港铜锣湾的标志性建筑——世贸中心大厦内,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占了两层楼,十分气派。
徐增平的办公室更是奢华,有 200 平之大。
屋内陈设的高级紫砂壶、烟斗,琳琅满目,都是价格不菲的稀缺收藏品。
但这等「实力」的炫耀,却让邵淳起了戒心。
徐增平的奢靡铺张让邵淳担心,自己借出去的钱都会被挥霍掉。
澳门创律只是个空壳公司,干活儿的人都在香港。邵淳需要有个人在香港帮忙盯着徐增平,于是他看上了同样出席纪念活动的香港达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勇。
张勇这时已经 60 岁了,和徐增平一样也是山东人,1989 年移居香港,他给邵淳的感觉就是为人忠厚,本本分分。
邵淳决定将张勇的公司收购为华夏证券公司子公司,一来可以在香港帮华夏证券开展业务,二来就是有人在香港面对面和徐增平沟通,免得让徐增平觉得天高皇帝远,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邵淳还让张勇成为了澳门创律董事。
和张勇谈好之后,邵淳继续向徐增平提出要看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红头文件」,徐增平先是支支吾吾说文件是国家机密不方便拿出来,后又提出可以请领导面谈,邵淳也就姑且先信他。
国庆之后,徐增平迟迟没有安排邵淳和领导见面,此时邵淳对徐增平的信任和耐心已经丧失殆尽。
而此时的徐增平也很着急,因为他压根就没有钱买航母,离完成付款还差一大笔钱,如果钱搞不定,前期他设计了这么多最后都会变成泡影。购买航母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是万万不能搞砸的,这远不是欠债几千万人民币的问题。
10 月中旬,徐增平以「确保航母在 10 月底务必离港为由」,请求邵淳再次出资 200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7 亿)。
这次邵淳就没那么好糊弄了,他郑重其事地答复徐增平:「必须有上级领导出面证实航母项目是「国家的事」,才能继续提供借款;如不能证实,前期提供的借款也必须收回。」
徐增平迫于无奈,在 10 月 21 日晚上安排了邵淳与领导见面,这个领导就是航母购买项目的真正发起者和幕后推手,开国元帅贺龙之子,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
在会面过程中,贺鹏飞证实买航母的事是真的,只是中央立项批准过程太复杂,他希望通过民间商人先买回,毕竟机会千载难逢,错过以后就没机会了。
他向邵淳说:「这件事没有红头文件,也不是国家行为。但是船海军肯定是要的。」
因为当时贺鹏飞分管海军装备,有了这些话,邵淳认为徐增平买航母这事已经得到了证实,他也就放下所有疑惑,坚定地向贺鹏飞表示会全力支持。
见过贺鹏飞之后,邵淳让吴宇继续筹措资金。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特别交代吴宇:你的公司属于国企,只出钱,不出面。吴宇按照邵淳的指示,还是将资金转给牵线人的公司,再由牵线人的公司转给徐增平。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民间公司的面目出现,以免露出吴宇公司的「蛛丝马迹」,给别人以「口实」。
10 月 29 日,邵淳为徐增平总计又筹得 1.5 亿人民币,加上之前的八千万,正好是 2.3 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 2600 万美元)。
徐增平信誓旦旦地对邵淳说:「过土耳其海峡、过苏伊士运河都联系好了,只要购船款一到黑海造船厂,『瓦良格』11 月初就可以启航。」
可是接下来,邵淳为他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6、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徐增平又开始了「悄无声息」,邵淳急了,吴宇也跟着着急,2.3 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千万不能出问题!
另外,按照徐增平与黑海造船厂签订的中标协议,从 11 月 1 日起,如果「瓦良格」不能按时离开船厂码头,就要每天缴纳 5000 美元的停泊费;如果不能按时付清买船的尾款,还要按规定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一天一天的可都是钱。
最要命的是,整个购船运作只有徐增平站在台前,其他人都是幕后帮忙,而今邵淳的耳朵里又不停传来徐增平在香港拿买航母的事来吹牛,大意就是我徐增平航母都买得起,不差钱。
这让外界把徐增平购买乌克兰航母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有些媒体甚至开始把这艘航母与中国政府联系起来,这是邵淳最不希望看到的。
时间到了 11 月 5 日,邵淳坐不住了,他决定公开购买航母的事情。
他找到了张勇,让他以澳门创律公司董事的身份,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购买航母是澳门创律公司的民间商业行为,与内地官方无关,这么还可以给徐增平一点压力,让他赶紧把船拖回来。
11 月 10 日,张勇和徐增平一起在香港国贸中心召开了「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航母归航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徐增平和张勇向媒体宣布了「瓦良格」的航行计划,回答了媒体的提问,当场展示了「瓦良格」将来用于商业目的的图纸,介绍了具体设计内容。
张勇和徐增平还接受了路透社、BBC、CNN 等媒体的专访。一共有二十几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并进行了报道。
当时所有媒体报道的主题,都是「航母变身娱乐城」。
新闻发布会搞得动静挺大,徐增平也的确受到压力开始行动。他租了荷兰一条大马力远洋拖船,从大西洋前往黑海造船厂。
邵淳终于看到了希望,航母终于要启程回国了。
然而拖船到了黑海造船厂之后就又没动静了。
过了一周,邵淳忍不住了,让人打电话催。徐增平说:「快了快了!」
又过了几天,还不动,邵淳就亲自打电话问徐增平:「船怎么还不动?」
这一打电话不要紧,徐增平的回答是乌克兰船厂坐地起价,要涨 1 亿人民币!
但是邵淳跟他要理由和文字通知,他又拿不出来。
这让邵淳对徐增平彻底失去了信任。
两天之后,邵淳对吴宇说:「通知徐增平,年底该对账了,让他把与「瓦良格」有关的账目报过来看看。」
1998 年 12 月下旬的一天,徐增平拿出一包开支的单据让张勇送到北京。
其中「顾问费」1696 万美元,「公关费」430 万美元,「行政财务费」871 万美元。三项费用总和为 2997 万美元,当时相当于 2.3 亿人民币,这三项加起来比买船的 2000 万美元都多多了。
邵淳看了很生气,对张勇说:「不对,不是这个。这跟船没关系。就要他给乌克兰汇款的底单。你告诉徐增平,别耍这种小聪明!我们不予认可。」
邵淳此时的处境很不好,之前他整顿华夏证券内部,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就有人匿名举报了他,此时他正在接受上级调查组的调查。
到了 1999 年初,徐增平仍然借着筹集资金的借口,继续拖延「瓦良格」启程。
邵淳作为出资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催问张勇怎么回事,张勇就去催徐增平。
张勇来到徐增平的办公室,对他说:「老徐,『瓦良格』怎么还没动啊?」
徐增平比张勇小 16 岁,对他比较客气:「老哥,我现在缺钱啊!你替我跟邵淳说说,再给我 90 万美元,我就能动了。」
张勇非常不解:「华夏证券之前给你的那些钱呢?」
徐增平说:「原来没想到花钱这么多,租拖船要花钱,疏通各种关系要花钱,哪里都需要钱啊!」
这时候徐增平不再做任何伪装,他自信已经用航母死死套住了邵淳。
你不继续扔钱,我这边就一直耗着。
这一耗,就耗到了 1999 年的春节。
春节过后,邵淳打电话要查徐增平的汇款底单,徐增平眼看事情拖不过去了,几天后终于派人把一大包财务资料送到了北京。
这里面有财务报表、往来账目、银行对账单等,一般人看不懂。但好巧不巧,整件事的牵线人是金融方面的优等生,邵淳就把他叫过来帮忙整理。
这个优等生阅读那些「天书」般的资料简直是小菜一碟。
经他核实,华夏给徐增平的 2600 万美元,徐增平只付给乌克兰黑海造船厂 1000 万美元(有 200 万美元是徐增平自己的),另外 1800 万美元去向不明。
邵淳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太过分了!这个人的良心坏了!没有底线了!」
在此之前,邵淳认为徐增平是在为国家买航母,不敢胡来。没想到这笔钱竟然被他大笔挪用了!
邵淳马上打电话质问徐增平:「钱哪去了?」
徐增平依旧推脱:「那些钱虽然没有回到黑海造船厂,但是都用在这个船上了。」
邵淳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这番话,可也拿他没有办法。航母迟迟拖不回来,邵淳的心上仿佛压着一座大山。
7、商场如战场
自从邵淳参与了购买航母,虽然总是处于被动,被徐增平牵着鼻子走,但是邵淳终究还是金融界的精英。
这个曾经种过 2 年地,在县城文化馆蛰伏过 10 年,后来从地方银行一直干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任华夏证券董事长,有 30 年工作经验积累的人,不是容易被打败的。
邵淳很快就想好了应对方案,并开始实施。
4 月上旬,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给澳门创律公司发来律师函,敦促澳门创律公司交纳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余款和滞纳金、还有滞港费以及罚金,共计 1300 万美元,其中竞拍余款必须在 4 月 30 日前付清,否则视为澳门创律公司放弃「瓦良格」,前期已交纳资金不退。
邵淳知道徐增平这时候手里没有钱,还是要来求他。
于是他事先把已经收购来的香港达程的董事长从张勇换成吴宇,并且让香港达程接收之前牵线人公司代持的股份,再让吴宇与徐增平直接谈判。
所有购船款都是吴宇忙前忙后筹得的,这时候他心里也是憋着一肚子火。
吴宇当时三十多岁,年轻气盛。他利用徐增平着急用钱、不敢把航母项目搞砸的心态,摆了他一道——钱是不能直接给到你徐增平手里了,想要华夏证券继续投钱,就要拿你手里的股权来换。
徐增平的股权转让书
1999 年 4 月 29 日,邵淳做了两个决定。
一方面他让吴宇去澳门办理澳门创律的股权过户手续;另一方面又命人去深圳给香港达程汇款。因为国家当时对于外汇管控非常严格,去深圳汇款的人只能通过特别渠道完成汇款。
邵淳在北京的办公室,焦急等待着两路人马的消息。
夜半时分,邵淳的电话终于响了,听筒里的吴宇扯着嗓门大喊着:「搞定啦~老板!80!」
邵淳一开始以为听错了,因为他的预期只有 60% 的股权,于是他疑惑地问吴宇:「你再说一遍,多少?」
「80 啦!」吴宇故意学着港腔大声重复一遍。这话一半是给邵淳听的,另一半是说给背后的徐增平听的。
从 1998 年 7 月到 1999 年 4 月底,大半年的时间里,邵淳和吴宇被这个奸滑的港商涮了一次又一次,而今他们掌握了澳门创律 80% 的股权,踢徐增平出局只是程序上的问题,心里的一口恶气也总算能发泄出来了。
邵淳岂止是出一口恶气,他高兴得一晚上没睡觉。从此以后,「瓦良格」这个项目总算归自己说了算了。
8、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事情讲到这里,关于徐增平在整件事中的表现,我绞尽脑汁也只想出来四个字:「所托非人」。
首先要肯定的事,徐增平在购买航母这件事上是有功的。
1996 年年底,乌克兰决定按照废船价格处理瓦良格号航母,但是要求任何有国家背景公司不得参与竞标,必须由政府担保的第三方民事公司出面方可竞标购买。
当时的徐增平被相关部门领导看中,鼓励他以私人名义,商业运作方式把船买下来。
徐增平在早期策划、竞标、中标的进程中的确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但在 1998 年 3 月中标之后他却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将航母变成自己的摇钱树、聚宝盆。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邵淳的信任,挪用购船巨款,致使「瓦良格」面临再次被拍卖的险境。
1999 年春节后,就当邵淳追问徐增平 1800 万美元上哪儿去了的时候,香港媒体曝出徐增平购得深水湾 37 号山顶豪宅,并在近日付清尾款的消息。
现在的深水湾 37 号住的可是李嘉诚的心腹,霍建宁,可想这栋房子的价钱有多高。
失去澳门创律的决策权之后,徐增平并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变本加厉地开始报复。
先是将新加坡拖船公司退回的 100 多万美元收入自己囊中;而后在向张勇移交瓦良格项目文件的时候偷换澳门创律的公章,想下绊子。
这些也只是他在背后搞的一系列小动作中的一小部分。
最终,这些小动作导致他在 10 月 9 日被免去了澳门创律的一切职务,彻底被踢出局,算得上自作自受了。
此后的徐增平依旧不断在媒体面前自称是「瓦良格」的购入功臣,说航母是自己买的,因为买航母导致自己公司破产,甚至说航母是自己捐给国家的等等,继续收取名利,被夸成了「民族英雄」。
就是这样一个立下「汗马功劳」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在 2017 年「辽宁号」航母访问香港,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受邀登舰参观的时候,却没有出现在受邀名单之上。
2017 年「辽宁号」航母访问香港
9、被冤枉的功臣
说完了徐增平转过头来我们继续说邵淳。
1999 年 3 月,邵淳为规避国有企业身份,在北京选定了一个名叫东方汇中的公司来接手香港达程手里的股份,毕竟香港达程是华夏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还算是国有企业。
张勇与东方汇中的总经理戴岳配合默契,精诚合作,在 9 月初,一同前往乌克兰黑海船厂进行考察。
直到这时,所有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徐增平之前连购船正式合同都没有签,更别提什么启航回国了!
徐增平一直在表演!
终于在 10 月 24 日这天,张勇和戴岳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签订了「瓦良格」号航母正式交船合同。
正式购船合同
船的归属问题解决了,但是如何把船拖回来?
当初邵淳只是出资人,具体的事情由徐增平办,现在邵淳必须面临这条船如何渡过土耳其海峡,入关手续怎么办,最后交给谁等等难题。
正当邵淳托关系想让国家来接手「瓦良格」的时候,华夏证券内部高层有人获悉了邵淳购买航母一事,将这件事一下子捅到了有关部门。
邵淳万万没想到,自己提心吊胆、殚精竭虑运筹的一件大好事,却因为华夏证券内斗,被人借此机会从背后捅了刀子。
之前我们讲过,邵淳整顿华夏证券内部,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被人匿名举报而接受调查。
调查组入驻华夏调查近一年,并没有发现邵淳有任何违法违纪的行为。相反,邵淳为人正派,赏罚分明。就拿分房子来说,都是业务骨干先选,其次是中层干部,最后是高管,所以员工口碑不错。
但是买航母这个事邵淳的确没有向调查组汇报,他的解释是,因为整件事一直是吴宇掌控的公司在运作,算是华夏证券子公司的运作项目,不在调查组调查范围之内。
11 月 14 日,邵淳写了一个材料,大意是:这个事是国家行为,部队找我们,希望提供帮助,我就提供了。邵淳最后建议,由国防科工委或中船重工或其他部门接管「瓦良格」项目,对该项目加强领导、指导和协调。
调查组将此事汇报上去,有关方面回函称,军方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委托企业和个人购买航母。
这个结果是邵淳没有料到的。这样一来,本来说是「国家行为」的「瓦良格」项目,就变成邵淳的「个人行为」了。
那一刻,邵淳感到天昏地暗。
此后便有了「胆大妄为,严肃查处,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12 月初,邵淳和吴宇被停职双规。
因为当时中央的决策是不搞航母,邵淳这个买航母的行为与中央决策背道而驰,而且邵淳属于北京市的市管干部,甚至有人给他扣上了政治问题的帽子。
10、各自结局
「瓦良格」号:
2000 年 3 月初,有人向邵淳反映,说东方汇中有意将一直停留在黑海的「瓦良格」作为抵押,向一家台湾公司融资 2 亿美元。
邵淳感觉此事事关重大,几天后将这一情况整理成文字材料,分别从多个渠道向中央呈送。
国之重器岂能让他人染指?虽然这件事后来被证明是个乌龙事件,但也直接导致了国家正式接管「瓦良格」。
2000 年 6 月 14 日,「瓦良格」离开黑海造船厂,历经两年,于 2002 年 3 月 3 日停靠在了大连港。
2004 年 4 月 17 日,澳门创律公司董事会大股东华夏证券公司决定将「瓦良格」卖给国家,手中仅握有公司 20% 股份的徐增平拒绝在董事会决议上签字。
两天后,华夏证券公司将「瓦良格」号航母的产权移交给国家。
同年 8 月,中国「航母工程」正式立项。八年之后,「瓦良格」凤凰涅槃,变成了「辽宁」舰,成为人民海军航母人才的摇篮。
华夏证券:
1999 年年底邵淳被停职,华夏证券几经更换董事长和总经理,但是经营混乱,无序扩张,各种违规坐庄和委托理财给公司造成巨额亏损,最终在 2008 年申请破产。
吴宇:
吴宇自 1999 年 12 月 16 日被调查组「双规」,到 2000 年 4 月 30 日解除「双规」,一共失去自由 136 天,他知道背后捅邵淳刀子的人是谁,自己恐怕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就此离开华夏证券。
在社会闯荡的吴宇干得风生水起,没两年就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包装后重新上市,从中大赚了一把。
邵淳:
1999 年 12 月,「联合调查组」进驻华夏证券公司以后,内查外调 6 个月,也没有查出邵淳有贪污、受贿等经济问题,对于「违规进行大规模实业投资」无法做出结论,调查组就撤走了,没有给出任何处理意见,邵淳就被「挂」了起来。
没有人给他恢复工作,没有人给他恢复组织生活,甚至没有人给他恢复工资待遇,他每月只有不到 3000 元的工资。
2018 年 1 月 12 日,北京市纪委约见邵淳,正式通知他,关于「瓦良格」项目一事,已经结案。鉴于他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组织决定,将按照公司董事长的级别,补发这 19 年来欠发的工资和奖金,将由相关部门给他颁发对中国航母作出突出贡献的证书。
结语:
在了解完「瓦良格」项目始末,我脑海里始终回荡都是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邵淳一不是军人,二不是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他就是一个证券公司的董事长,一名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干部,然而在面对买航母这种国之大事时,他选择了迎难而上。
他曾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愿个人付出一些代价」。这与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抱着炸药包去炸碉堡的烈士有什么不一样?
如今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更大的一艘,舰载机利用弹射器起飞的航母也即将完工。
希望邵淳这样真正为中国航母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
英雄并非只诞生于战场,功绩成就不止于血火。
参考资料:
李忠效长篇报告文学《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 —— 中国航母「辽宁舰」前世真相调查》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中国「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航母不是徐增平先生购买的》网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让证据说话:「瓦良格号」航母是戴岳和张勇购买的》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让法律说话:揭开东方汇中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神秘面纱》备案号:YX11DnlRyQr
.